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5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机模拟预测夹层分布方法在平湖油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层的空间分布研究,对于精细油藏描述而言是一个难题,目前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本针对平湖油气田H2^3油藏开发实际,先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油藏的三维夹层模型,再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油藏的三维孔隙度模型,并依此对夹层模型进行校正,然后用于生产动态预测,钻井结果证实,夹层预测结果与油藏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32.
当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进入平台期末时,日产油量降低,汽油比急剧升高,在蒸汽腔发育的楔形区域存在大量剩余油,造成热量的损失,并降低了开发的经济性。文中提出了SAGD开发后期转火驱的接替方式,基于加拿大某油砂区块储层、流体特征建立数值模拟机理模型,将蒸汽腔波及至油层顶部边缘位置时作为转火驱的开发时机,利用在SAGD井两侧添加的垂直注气井排与原水平生产井分别作为火驱开发的注、采井,对转驱开发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转驱开发分为4个阶段,即气驱次生水期、火驱见效期、火驱稳产期以及产量递减期;转驱采出程度达到20.9%,平均空气油比仅为788 m~3/m~3,最终采收率达到82.1%。该研究对于油砂高效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3.
A油田东三段Ⅰ油组是带油环凝析气藏,其凝析气顶高含CO2、高含凝析油,油环跨度小,油柱高度低,边底水能量弱,以Eclipse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田进行合理开发方式优选、开发井型井位比选及提高采收率措施评价,形成一套此类凝析气藏高效开发的模式.结果表明:对于弱边水高含CO2、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循环注气保持凝析气顶压力开发是最为合理的开发方式;对于小跨度、低油柱高度的油环,水平井平行气油界面且距气油界面油柱高度处是最为合理的开发井型和井位;对于"趾跟效应"和储层非均质性引起的水平井非均匀流动,ICD(Inflow Control Device)控气避水技术是最为有效的减缓气水突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4.
随着坝龄的增长,混凝土大坝的变形模量将发生变化。为了了解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变形实测资料,结合结构计算分析.探讨了混凝土大坝的变形模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反演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切实有效,可应用于分析评价混凝土大坝材料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5.
夹层的空间分布研究 ,对于精细油藏描述而言是一个难题 ,目前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针对平湖油气田H3 2 油藏开发实际 ,先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油藏的三维夹层模型 ,再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油藏的三维孔隙度模型 ,并依此对夹层模型进行校正 ,然后用于生产动态预测。钻井结果证实 ,夹层预测结果与油藏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36.
以景洪水电站升船机塔楼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为数值模拟工具,当浮筒里充满水时〔H1〕,计算分析得到塔楼结构的自振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振型反应谱法,分别计算了塔楼在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位移、动应力和加速度谱值。最后,用Tecplot软件显示ANSYS得到的动力与静力叠加结果等值线图,即塔楼结构在地震工况下的变形与应力,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储集层构型研究是储集层精细描述的核心,可实现储集层非均质性精细表征。在河流相储集层砂体构型研究的基础上,对河流相不同类型沉积砂体叠置形成的渗流阻力区搭建数值试井模型,建立相应的试井响应图版,并以此确定各类沉积的储集层连通能力。通过对砂体叠置模式试井分析,明确不同叠置厚度以及不同砂体部位的试井响应特征,结合渤海某油田测试井实例,验证了基于地震、测井、沉积等研究的地质构型成果,为河流相储集层的地质模式研究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李云  何伟  朱国金 《人民长江》2013,44(12):31-36
作为西部地区长距离引水工程的典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一项以滇池水环境治理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的水资源综合配置工程。工程由水源、提水泵站、输水线路多个工程组成。输水工程线路沿途,地质条件复杂,且多经过昆明附近人口较为密集的城镇区,交叉干扰多。对输水工程隧洞通过复杂富水岩溶区、浅埋不良地质区工程措施,倒虹吸过大型区域活断裂带结构措施、高烈度软土区大跨度预应力渡槽结构适应性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进行阐述,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和对策,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何伟  朱国金  李云 《人民长江》2013,44(12):41-43
大公山隧洞过潘所海段位于复杂岩溶地区,施工中容易发生涌水、突泥、岩溶漏斗塌陷等事故。为了查清潘所海段的地质情况,采用地质测绘、地质勘探钻孔以及与地表物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该段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地质分析成果,调整了隧洞线路,并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定了超前地质预报、地表截水、隧洞抽排、临界距离开挖、超前处理、加强支护等措施。实际施工实践表明,综合勘探方法可有效分析岩溶发育规律,所拟定的岩溶隧道施工方案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40.
大型活动断裂影响带上的明钢管结构,不仅要适应活动断裂的变形,还需要具备较好的抗震性。文章结合某跨断层倒虹吸管道,提出三种明管布置方案,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这三种布置方案的静动力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布置方案的镇墩、波纹管、支座设置大体相同,结构在各种工况作用下响应规律基本一致,三个布置方案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