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6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利用双平板电极电化学沉积法与浸渍提拉法在ITO玻璃基底上制备银树枝+聚乙烯醇+银树枝结构复合材料。探索电压、电解液配比等沉积条件对制备银树枝结构单元的大小、分布、结构的影响;调控提拉参数制备不同厚度的聚乙烯醇介质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聚乙烯醇层的厚度与平整度对复合材料中第二层银树枝的生长及其光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大型立式容器内支撑梁设计现状、典型结构及其特点和适用性。强调了钢结构设计理论和压力容器理论设计原则的不同,重点说明了钢结构理论应用在压力容器内主梁设计的适用性和差异,并给出了基本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3.
激冷镍基合金脱硫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不同金属组成的激冷镍基合金(RQ-Ni)吸附剂的硫容,考察了硫容较大的RQ-Ni吸附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柴油中硫化物的吸附性能,探索了吸附剂的吸附机理、再生方法和再生机理。结果表明,采用RQ-Ni吸附剂对柴油进行脱硫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温度300℃、空速10h^-1、氢气通入量50mL/min、常压。每克吸附剂一次可处理柴油25~30g,在有效吸附时间(150~180min)内,脱硫率为60%~90%。吸附过程中通入氢气可改善柴油颜色,采用水蒸气在300℃吹扫吸附剂可恢复脱硫活性。该吸附剂的吸附机理为:柴油中硫化物在金属镍基吸附剂上发生了离解吸附,硫碳键在金属和H2的共同作用下断裂,S留在金属上形成硫化镍;不同结构硫化物与吸附剂作用不同,导致其脱硫率的差异;水蒸气再生可恢复活性的原因是由于硫化镍与H2O反应生成NiO和Ni2O3。  相似文献   
54.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拟油藏相图,表明该油藏为不饱和油藏,在油藏压力下开采时油藏流体以单相渗流,油藏流体临界温度331.6℃,临界压力7.66 MPa。注入气为含甲烷89.3%的油藏深层天然气。用3种方法预测的最小混相压力(MMP)值均大于在CFS-200型混相驱实验装置上通过长1.22 m、内径6.35 mm、渗透率7.5μm2的填砂细管测得的MMP值(18 MPa),偏差在 22.2%~ 77.8%。在细管驱替实验中,随注入压力增大(10.11~22.0 MPa),气体突破体积(0.79~0.86 PV)、突破时采出程度(49.8%~74.0%)、最终采出程度(59.0%~91.0%)均增大,即混相驱与非混相驱相比,见气晚而采出程度高;在混相驱中,注入压力的影响较小。图6表2参6。  相似文献   
55.
为了优化微阵列火焰燃烧加热系统,在相同的燃料负荷和喷管物理条件下,构建了甲烷预混和微火焰阵列燃烧模型,并研究了不同喷管中心间距对温度场和燃尽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若干微小喷管火焰优化组成的阵列可形成温度均匀的加热场;随着喷管中心间距减小,火焰间相互影响程度增加,均温加热场的温度提高;喷管中心间距继续减小,微喷管阵列火焰开始聚并、向大火焰转变,燃烧反应区间变长、均温场处的燃尽率下降,微喷管火焰丧失微火焰特性;因此确定微火焰阵列加热场喷管中心间距这一重要参数时,需综合考虑温度均匀性、热负荷、燃尽率和污染物等因素。  相似文献   
56.
A novel lubricating oil additive 3-((2-(2-hydroxyethyl)-1,3,2,6-dioxazaborocan-6-yloxy)methyl) benzo[d] thiazole-2(3H)-thione(BTD) was synthesized.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elemental analysis,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Four-ball tribologic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a definite concentration of this additive to rapeseed oil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both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resistance to wear,and friction-reducing abilities of the oil.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observation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additive could result in a reduced diameter of the wear scar.  相似文献   
57.
对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预混平面火焰中不同掺混比例下的甲醛生成、NOx的排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固定燃料质量流量和当量比条件下,火焰中甲醛质量浓度随着二甲醚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其峰值质量浓度为相同工况纯LPG燃烧时的2~5倍,表明混合燃料中的二甲醚仍然是甲醛产生的主要来源;尾气中的NOx质量浓度随二甲醚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但均不高于16.08,mg/m3.控制二甲醚的完全氧化是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掺混燃烧中减少甲醛排放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58.
本文研究了由纵向磁场稳定的大电流真空电弧阴极斑点的分布状态。纵向磁场的结构从传统的“钟型”转变为“磁性隔层”型,而在“磁性隔层”型结构中,强大的纵磁场产生在电极边缘而消失在中心。纵磁场结构对阴极斑点的复杂影响也已经被认识。这一点在斯丁贝克原理的基础上已经得到了满意的解释。“磁性隔层”型结构代表了一种最佳纵磁场。这种纵磁场可提供均匀的电流分布和最小的电弧电压。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LPG和LNG燃料在辐射管燃烧炉上的燃烧特性、CO2排放特性,讨论了更换燃料后必须考虑的技术问题及改进措施,同时对燃用两种燃料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LNG燃料可满足LPG辐射炉燃烧工况,具有可观的CO2减排能力,同时可降低企业燃料成本,是一种在技术性和经济性上都非常合适的替代燃料。  相似文献   
60.
泡沫镍的良好导电性及多孔的三维骨架结构有助于电子传输和电解液接触。以泡沫镍为模板,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三维Co2Mn3Ox纳米薄膜,并对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储能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泡沫镍表面可控合成了超薄的三维Co2Mn3Ox纳米薄膜,该薄膜由超小的纳米颗粒组成,并具有一定的多孔结构;合成的三维Co2Mn3Ox纳米薄膜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储能特性,如在电流密度为5 A?g-1下具有1092.5 F?g-1的比电容,恒流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电容保留率高达89.1%。此外,以Co2Mn3Ox纳米薄膜为正极材料,活性碳为负极材料,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表现出高的能量密度、高的功率密度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该研究丰富了自支撑、无粘结剂、高储能特性的赝电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种类,为电化学储能薄膜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