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9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重油馏分加氢脱硫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2.
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芳构化烷基化降烯烃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和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芳构化降烯烃技术(Olefin To Aromatics &Alkylate,简称OTA)。OTA技术对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进行加氢改质处理,通过烃类烷基化、芳构化、异构化和少量裂化等烃类转化反应,使烯烃含量大幅度降低,同时产物的辛烷值损失较小,汽油收率高。试验结果表明OTA技术的催化裂化汽油质量脱硫率70%左右、烯烃体积饱和率60%-77%。汽油抗爆指数损失0-1.2、C5+汽油质量收率93.2%-97.9%、化学质量氢耗为0.11%-0.35%。  相似文献   
73.
计算了低碳烯烃在加氢反应中的各反应标准摩尔生成焓以及反应温度范围内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平衡常数。计算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反应热力学的重要因素,低反应温度有利于烯烃加氢,提高反应温度对反应热力学是不利的。在烯烃加氢反应条件选择时,采用提高反应压力,降低反应温度的方法来减小温度对反应平衡的影响,以使烯烃加氢反应达到一定深度。  相似文献   
74.
催化重整与十三集总动力学模型及子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当前催化重整工艺及相关催化剂的发展状况,同时依据增产苯及对二甲苯的需要提出十三集总动力学模型及子模型,以期获得多产苯和对二甲苯的催化重整关键技术信息,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催化重整过程的经济效益提供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75.
加氢裂化装置用能分析及节能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向晨  张英 《化工进展》2008,27(1):151-156
基于系统用能分析的三环节模式和生产装置现场标定数据,对轻油型和中油型两种不同类型加氢裂化装置进行能量平衡测试和过程用能评价,分析工艺流程、催化剂、设备技术和类型等方面对装置用能的影响,从装置设计和工艺操作等方面探讨加氢裂化装置的节能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76.
国外催化燃烧含氯挥发性有机物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海  方向晨 《当代化工》2008,37(1):46-48,109
对催化燃烧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等几种类型的催化剂,讨论了原料气中H2O和非卤代烃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对各种类型催化剂的活性和特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7.
赵亮  王岩  王刚  方向晨  段晓光  王少彬 《化工进展》2022,41(5):2566-2573
采用吸附沉积法制备了以石蜡为芯材、糊化面粉为壁材的相变微胶囊,并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的化学组成、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呈椭球形结构,粒径为400~600nm,其峰值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值和包覆率分别为22.2℃、110.5J/g和66.7%,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将相变微胶囊掺入石膏基体制备相变石膏建材,结果表明:相变石膏试块的力学强度随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微胶囊以湿料方式添加有利于减少相变石膏试块力学强度的损失。在连续5个月的吸热-放热实验中,相变石膏建材未出现漏液和明显的热性能衰减;夏季午后,相变建筑模型内温较外界温度下降4.1℃,说明相变石膏建材具有一定的调控温度效果。  相似文献   
78.
国内外渣油加氢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向晨 《化工进展》2011,30(1):95-104
渣油加氢技术在原油劣质化和产品清洁化交互推动下,正逐步成为炼厂最主要的渣油加工技术手段,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几类主要的渣油加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特点,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认为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但技术上要突破加工更劣质渣油和延长运行周期的瓶颈;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在解决了投资高和操作复杂的限制后,可以成为与固定床渣油加氢相互结合的渣油加工技术方案;悬浮床渣油加氢工艺对于处理非常劣质的超重稠油将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79.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焦化蜡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玉琢  方向晨  刘涛  曾榕辉 《当代化工》2007,36(3):250-252,298
介绍了焦化蜡油的主要加工方法,即混入催化裂化进料中或混入加氢裂化进料中,通过文献和试验从对装置、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讨论比较了两种加工过程的优缺点,提出了加氢裂化装置大比例掺炼焦化蜡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0.
总结了国内炼油尤其是重油加工方面的现状及发展困境,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STRONG沸腾床渣油加氢技术以及50 kt/a工业示范装置运行状况;应对传统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存在的原料适应性不足及运转周期短的现状,开发了沸腾床-固定床(简称复合床)组合加氢技术,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中试试验及长周期寿命试验。结果表明:残炭14.2%,(Ni+V)质量分数128.9μg/g的劣质原料经复合床技术处理后,加氢重油可以满足催化裂化的进料要求;在8500 h的长周期试验中,复合床加氢重油硫质量分数保持在0.5%左右,残炭保持在5.5%~6.0%,(Ni+V)质量分数维持在15μg/g以下,复合床技术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