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南黄海盆地位处下扬子地块东延部位,发育巨厚的海相中、古生界地层。通过研究扬子地区海相中、古生界的盆地原型演化及其主要烃源岩区域发育特征,指出南黄海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应发育有类似扬子地区的-C1、O3-S1、P1、P2等4套主要烃源岩,尤其要重视在扬子台内广泛发育的后3套区域烃源岩。同时,通过对扬子地区中新生代历次构造变格对海相中、古生界的改造特征及其主要油气成藏类型,以及南黄海盆地的构造特点等分析,认为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区是勘探海相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区。该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基础好、实体保存完整、埋藏相对浅,更重要的是构造相对稳定、后期变形弱,可能发育有类似苏北黄桥地区的海相原生残留型油气藏。盆地北部坳陷因紧靠苏鲁造山带,海相中、古生界遭受了强烈变形甚至变位改造,在晚期断陷叠加区有可能形成类似苏南句容地区的重建型油气藏。而勿南沙隆起因长期处于中新生代强烈褶皱隆起带,海相中、古生界应以发育原生破坏型古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72.
Eu^3+-activated red-emitting Ba2Gd2Si4013 phosphors are prepared via microwave (MW) synthesis and solid-state (SS) method. The structural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phosphors a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photoluminescence (PL) spectra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Upon 393 nm exci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sample sintered by SS method, luminescence enhancement is observed in the sample synthesized by MW method. The mechanism of MW synthesis process is discussed in detai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L enhancement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concave-convex phosphor surfaces and uniform grains, which may reinforce scattering of excitation light. Our research may further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MW synthesis and extend the application of Eu3+-activated Ba_2Gd_2Si_4O_13 in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相似文献   
73.
数控机床故障复杂且种类繁多,在研究了几千例的数控机床的故障案例后,提出了一套能够精准描述数控机床的故障知识并具备学习能力的诊断系统。在该系统中,定义了数控机床七层故障诊断知识结构,并且在这个知识结构基础上应用粗糙集算法对故障的现象的权重进行自动计算,再应用SimRank算法进行从故障现象到故障原因的诊断。通过典型案例与实验数据,已证明结合粗糙集的SimRank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4.
海相深层油气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大领域。经过长期的勘探实践,尽管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四川和塔里木盆地海相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四川盆地及周缘海相深层页岩气勘探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需要继续攻关解决。文中对中国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勘探开发研究现状、关键技术瓶颈与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应该从国家资源战略需求出发,立足于上扬子、塔里木和华北三大克拉通盆地原型-改造作用分析进行相关研究:1)针对海相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和深层页岩气富集与流动机理、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多类型储层预测原理、高温高压深层钻完井工程与控制原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研究;2)在油气成藏与流动开采机理研究方面,加强成盆-成岩-成储-成烃-成藏的全要素和从地质-人文时间尺度的全过程动态分析,构建海相深层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成藏模式和烃类流动模式,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有利区带预测奠定基础;3)针对海相深层油气勘探所面临的低信噪比、低分辨率、低成像精度及低保真度等主要地球物理问题,应该从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复杂储集层预测两个方面,加强宽频地震采集、复杂储集层岩石物理建模、高精度叠前保幅成像、复杂储集层综合评价等技术的攻关;4)针对海相深层层系多、非均质性强和高温高压等特点,重点解决与超深井提速和井筒完整性等相关的突出工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