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进一步评价哈山山前带的勘探潜力,明确有利勘探方向,从构造变形特征分析入手,重新认识了烃源岩展布范围,并结合断层、圈闭空间配置关系预测了有利勘探目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等手段识别了哈山地区发育的不整合面,并根据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明确了哈山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认为哈山山前带整体上可划分为浅层和深层2套变形系统,并发育早二叠世弱挤压、晚二叠世-三叠纪强烈挤压、侏罗纪-白垩纪挤压拗陷、新生代走滑冲断4个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钻井成果及地震资料解释,利用平衡剖面原理恢复了二叠系风城组的原始沉积范围,比前人认识扩大了约1000km2。并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整体评价风城组发育优质成熟烃源岩。根据烃源岩、断层、圈闭的空间配置关系分析了成藏主控因素,认为与油源断层相沟通的各类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在此认识基础上,预测有利圈闭资源量达到亿吨级规模,大幅度提升了研究区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潜力的研究主要是采用静态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目前尚无对生烃动态特征的系统评价,因而制约了对该区烃源岩潜力的客观认识和资源战略选区。为此,选取不同沉积环境发育的多种类型的烃源岩样品,通过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产物、产率特征及生烃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该区石炭系不同沉积环境发育的烃源岩产烃能力差异较大,最大烃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弧间盆地深浅海相泥岩、弧后盆地潟湖相泥岩、残留洋盆滨浅海相泥岩、弧后盆地潟湖相沉凝灰岩;2烃源岩的产烃率大小受控于其母质与埋藏热演化条件,有机质类型越好,产烃率相对越高,而受火山作用影响越剧烈,则产烃率越低;3下石炭统广泛发育的弧间、弧后盆地暗色泥质岩类烃源岩具备高产烃率特征。最后指出乌伦古坳陷和滴水泉地区在早石炭世分别为弧间盆地火山活动间歇期泥质岩与潟湖环境泥岩有利烃源岩发育区,是准噶尔盆地以石炭系为烃源灶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疆北部石炭系烃源岩的沉积背景复杂、岩石类型多样,目前该区域石炭系烃源岩潜力的系统评价较少。通过对烃源岩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等进行分析,开展沉积有机相类型划分,建立了复杂成盆背景烃源岩发育模式,明确了有利烃源岩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烃源岩主要沿残留洋和弧间盆地分布,以B、BC相为主,乌伦古地区和车排子地区均是有利烃源岩发育区;上石炭统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西缘和吐哈地区,陆相烃源岩在陆东—五彩湾一带局限分布。该研究明确了新疆北部不同地区油气潜力差异性,为石炭系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的耦合模理论,应用MATLAB仿真长周期光纤光栅传输谱特性研究,模拟得到平均有效折射率从0.000001变化到0.000030,对应的最低传输率从99.94%变化到37.78%;周期数从200变化到500,对应的最低传输率从0%变化到57.86%;周期从1.44e-8变化到4.44e-8,周期为3.44e-8时传输谱较好。研究结论为长周期光纤光栅器件的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东部克拉美丽山山前凹陷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相当于博格达山山前凹陷的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芦草沟组与平地泉组均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尚未建立芦草沟组与平地泉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制约了烃源岩在横向和纵向上分布范围的落实。通过系统分析井-震、露头及地化等资料,划分了芦草沟组层序地层单元,明确了与平地泉组的地层对应关系,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东部芦草沟组沉积充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及红雁池组各为一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平地泉组下部的三级层序1与上部的三级层序2。芦草沟组(层序1)发育低位域、湖侵域与高位域,低位域以扇三角洲、三角洲与滨浅湖沉积为主,半深湖-深湖亚相仅分布在博格达地区;湖侵域半深湖-深湖亚相在各凹陷分布范围达到最大;高位域扇三角洲、三角洲及浊积扇砂体规模增大,半深湖-深湖亚相分布范围减小。芦草沟组湖侵域与高位域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亚相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与高位域各类型砂体构成良好的生储组合。芦草沟组高位域为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较有利的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发育多套烃源岩,恢复烃源岩热演化史对深化认识该区油气成藏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盆地原型演化与烃源岩发育特征研究基础上,应用TSM盆地模拟资源评价系统建立了一维和三维盆地模拟模型,恢复了不同构造单元埋藏史、热史和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各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乌伦古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在石炭纪末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二叠纪隆升造成烃源岩演化停滞,三叠纪末再次埋藏演化达二次生烃门限,现今处于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2.0%);三南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在二叠纪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现今处于高成熟演化生气阶段(Ro为1.5%~1.9%);滴水泉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在三叠纪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现今仍处于成熟演化生油阶段(Ro为0.8%~1.3%)。通过模拟计算获得了乌伦古坳陷石炭系姜巴斯套组烃源岩的累计生烃量为205.2×108 t,其中石炭纪末累计生烃量为103×108 t,是主要的生油高峰期;白垩纪末累计生烃量为184.4×108 t,是主要的生气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叠加改造,构造复杂,油气运聚规律不明确,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以已发现的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结构解剖、运移路径识别与油气源精细对比,对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运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剥带与推覆-冲断带分属不同的油气输导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输导样式,建立了2类4种油气运聚模式:超剥带为玛湖凹陷远源供烃、“断-毯”横向输导、毯缘富集;推覆-冲断带为哈山近源供烃,“多断”联合垂向输导,近源富集,其中,西段推覆叠置区为“断-缝”网状输导,中段冲断叠加区为断砂阶梯输导,东段断褶变形区为断层优势输导。系统总结了输导系统类型及控藏作用,研究结果可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哈山)南缘山前带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山南缘山前带浅层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和13个体系域;层序旋回控制了油气聚集层位,低位域砂体更容易聚集油气成藏;山前带受沉积构造背景影响,油气藏主要发育在层序界面附近;山前带除了可以形成受层序地层格架控制的典型地层岩性油气藏外,还易形成断块等构造油气藏;良好的输导条件和不整合封堵也可让湖侵体系域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层位;在输导体发育的复杂山前带,封堵油气的盖层发育和圈闭形成与油气成藏期次的匹配是油气成藏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依据大量的工区实际资料,从煤层发育特征、岩性标志、孢粉学特征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新近纪-二叠纪地层中记录的地质事件,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柴窝堡地区新近纪-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柴窝堡地区新近纪-二叠纪地层中的生物事件信息和旋回沉积层的形成均与当时的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古气候的变化影响到沉积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了沉积岩颜色的变化、孢粉组合的差异,这些大范围变化的相似性,形成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N1 s 11)勘探程度整体较高,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急需转变研究思路,为后续油藏再认识和寻找新的勘探目标提供支撑。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砂体内部钙质隔层识别标准、成因机制和盖层性能进行了研究,剖析了钙质隔层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钙质隔层位于1砂组砂体中上部,岩性主要为钙质胶结细砂岩,测井曲线上具有高Rt、低AC、高DEN、GR值变小、SP具有一定回返幅度的特征。钙质隔层具有“三元复合”成因,“短期旋回进积—退积作用转换面、干旱环境下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期—浅埋藏期强烈钙质胶结”三要素控制了钙质隔层的形成。根据盖层突破压力分析,钙质隔层可以作为有效盖层。以上述认识为指导,开展了基于隔层分布的油藏特征再认识,在储量区周缘新发现多个有利勘探区块,指导了多口井的成功钻探,发现了规模储量,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