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采用氧化吸收工艺的硫磺回收装置尾气焚烧炉操作参数和气体条件变化对SO_(3)生成的影响,以减少尾气焚烧炉中SO_(3)的生成。方法在实验室中利用管式炉模拟尾气焚烧炉研究SO_(3)的生成,采用控制冷凝法测定反应管出口气体中SO_(3)含量。仅在气相条件下研究不同工况和气质条件对SO_(3)生成的影响。结果SO_(2)和O_(2)体积分数增加会增加SO_(3)体积分数,SO_(3)体积分数与反应气体停留时间呈线性关系,在反应体系中引入CS2也能明显提高SO_(3)体积分数,但对SO_(3)生成率无明显影响;反应体系中引入少量CH4也会明显提高体系中SO_(3)体积分数,并提高SO_(3)生成率。结论明确了SO_(3)生成情况与尾气焚烧炉操作参数和气质条件的关系。SO_(3)生成对反应物SO_(2)和O_(2)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87和0.45,SO_(2)氧化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69.04 kJ/mol。  相似文献   
52.
目的随着能量计量工作的不断推进,业内出现了一些采用物性关联技术对天然气发热量、相对密度等参数进行在线测试的仪器设备,其应用须结合GB/T 17747.3-2011《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3部分:用物性值进行计算》推荐的“物性值法”计算工况压缩因子,物性值法在国内外的应用较少,对其适应性和准确度进行分析探讨,可为相关新技术研发和选用提供参考,有利于保障和促进新兴测试手段在天然气能量计量中的有效应用。方法以GB/T 17747.2-2011《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2部分:用摩尔组成进行计算》推荐的“详细组成法”计算结果为主要参考,选用了国内典型的149个天然气组成以及部分模拟天然气组成数据,理论对比分析了详细组成法和物性值法计算天然气压缩因子的相对偏差,探讨了用物性值法计算天然气压缩因子的适用性。结果①对于绝大多数不同类型的商品天然气,采用物性值法与详细组成法计算得到的压缩因子的相对偏差在±0.10%以内;②当输入的高位发热量、相对密度满足±0.50%以内的准确度时,采用物性值法与详细组成法计算得到的压缩因子的相对偏差可满足GB/T 18603-2014《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中对A、B级计量系统压缩因子0.30%的准确度要求;③对于GB/T 17747.3-2011适用范围内重烃含量相对较高的天然气,物性值法与详细组成法计算得到的压缩因子可能出现接近0.50%的相对偏差。结论对于绝大多数不同类型的商品天然气,采用物性值法计算压缩因子的方法是适应的,但对等效C 2+摩尔分数高于10%的天然气可能出现较大偏差,建议在能量计量系统方案选择过程中,结合详细组成数据开展不同方法计算压缩因子的差异比对分析,为选用技术经济性更佳的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3.
天然气、炼厂气脱硫工艺科技进步主要体现在节能降耗、提高效率。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大力推广甲基二乙醇胺系列配方脱硫溶剂,如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针对醇胺较难脱除炼油厂干气、液化气中有机硫的情况,开发具有较好有机硫脱除能力的配方脱硫溶剂,配方熔剂以MDEA为基础,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复配而成,既保持了MDEA低能耗、不易降解、酸气负荷高等优点,同时又提高了溶液对有机硫的脱除能力。开发的配方脱硫溶剂对液化气中有机硫的脱除率比MDEA水溶液高20%~30%;针对川东温渡黄地区高含硫气田需要大量脱除硫化氢、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4.
针对传统管壳式换热反应器热阻大、传热系数小的缺点,采用独特设计的新型冷板作为换热元件,开发一种传热系数高、结构紧凑的冷板式换热反应器。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催化剂床层及冷板内部流体的速度场及温度分布情况,验证新型冷板式换热反应器的传热系数及传热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冷板的内部网状通道使流体流动方向和速度不断改变,加剧了流体的湍流效应,打破滞留边界层,降低了热阻。计算得出,新型冷板式换热反应器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反应器相比,传热系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5.
天然气工业上游领域国际标准化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上游领域天然气含水、含硫化氢、两相或多相的复杂特性以及标准化特点,分析了天然气工业上游领域国内外标准化现状,并在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基础上,根据天然气上游领域管理增效和开展贸易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天然气工业上游领域国际标准化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56.
中国页岩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中国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的归口管理技术组织,负责研究建立页岩气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开展页岩气通用及基础标准研制等相关标准化工作。在中国,页岩气是新兴产业,与页岩气产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刚处于起步阶段,更没有建立页岩气技术标准体系。为了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对页岩气开发企业的监管有标准可依,助推页岩气开发中小企业取长补短,快速复制页岩气开发技术,需要制订页岩气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为此,介绍了中国页岩气标准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页岩气技术标准制订对促进页岩气技术进步的作用、意义,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以及标准制订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依据能源局下达的页岩气技术标准体系表,目前国家能源局已经发布实施了29项页岩气国家和行业标准,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完成48项页岩气技术标准制订,并正在组织制订2项页岩气技术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和发布实施将有力支撑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7.
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开采及硫磺回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宏岗  熊钢 《天然气工业》2012,32(12):85-91
我国高含硫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大,但其资源利用面临腐蚀性强、成本高、毒性大、事故后果严重等难题。为此,总结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年来在深层高温、高压、大产量高含硫天然气开采中产能测试、完井及改造、集输与腐蚀控制、脱硫与硫磺回收、安全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所取得的创新成果:①高含硫气井产能测试技术非稳态测试用时减少50%,平均误差为7.5%,试井测试深度达7 000 m,硫化氢测试含量达230 g/m3;②高含硫气井完井裸眼封隔器分段工具的分段级数达12级,不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工具的分段级数达9级;③高含硫气田气液密闭混输工艺和腐蚀控制技术体系长效膜缓蚀剂的膜持续时间为45 d;④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体系的改良低温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的硫磺回收率达99.45%,高含硫天然气脱硫技术及工艺计算模型的有机硫脱除率达85%,催化剂硫化氢的转化率为96%,总硫转化率为98%。最后还提出了加快建设高含硫气田开采国家级研发平台以推动本领域技术进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天然气计量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准确可靠的计量是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分析了天然气计量的重要性及其特点,从计量技术标准体系、计量器具的应用技术、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方式、量值溯源体系和计量管理方面对国内外天然气计量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中国天然气流量计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计量是量大、动态、可压缩介质的气体计量,计量结果由工况流量、组成、温度、压力等数据导出,每个基础数据都要被准确测量,才能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②我国已经建立了天然气计量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技术标准与规范,计量量值溯源技术,计量器具的应用技术,计量管理制度等;③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我国天然气计量技术体系将持续完善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计量器具可靠性保证可能从强制检定转变为通过检定或校准均可的方式进行溯源,计量器具国产化进程会加快,天然气贸易计量方式将发生从体积计量转变为能量计量的重大改变。结论认为,我国建立的天然气计量技术体系基本满足了国家天然气大发展的需求,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59.
中国天然气净化技术新进展及技术需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天然气净化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净化处理技术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其中川渝地区天然气净化能力已发展至2 860×104 m3/d。为更好地指导天然气净化行业的发展,分析了目前国内净化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总结了川渝气田天然气净化技术在近年来通过自主开发与吸收消化引进技术相结合所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提出了川渝气田天然气净化技术需求,给出了加快天然气净化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0.
胺法脱硫、硫磺回收工艺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天然气处理量、含硫原油加工量逐年增加,脱硫、硫磺回收工业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扼要介绍目前国内脱硫、硫磺回收工艺技术及相关的脱硫溶剂、硫磺回收催化剂现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及发展趋势,并介绍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在脱硫、硫磺回收领域的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