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下扬子区构造变形特征与页岩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踏勘资料与室内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剖析了下扬子区的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及其页岩气保存潜力。结果表明:下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在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样式,不仅表现为南北分为根带、中带、锋带的特点,其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也十分显著;东部地区的构造样式主要受到志留系滑脱层的控制,主要表现为侏罗山式褶皱构造,主要保存了印支期和燕山期的构造样式,后期拉张和构造反转对其影响相对较弱,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好;而茅山以西地区受到了后期拉张与构造反转的强烈改造,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拉张断陷盆地和火山盆地;这种构造特点使得此区域勘探难度大,页岩气保存条件差。  相似文献   
42.
北美近10 a来对构造较简单、中-高成熟度(Ro<3.0%)、埋藏较浅地层(<4 000 m)页岩气的形成、赋存与富集机理、评价方法与核心区预测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实现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工业开发.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成熟很高(Ro=2.5%~4.0%)、构造改造强烈、现埋藏深度差异大,对于这套地层的页岩气的评价,缺乏相关理论与方法.为规避风险、获得效益,需以北美页岩气研究为借鉴,针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在广泛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页岩含气量的现场测试技术与原地气量的定量评价体系,评估勘探开发示范区页岩的资源潜力,确定页岩气的主控因素,为实现我国南方下古生界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43.
通过泥沙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入库水沙条件下进入水电站取水口内水流的含沙量和颗粒级配,通过合理控制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泄空冲沙,可保证设计所需长期有效的日调节库容。通过试验表明以水库代替沉沙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多视图子空间聚类是处理高维数据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分别在每个视图上构造邻接矩阵的方法解决聚类问题,但未考虑到低秩表示和稀疏约束的结合在构造邻接矩阵中的重要性. 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联合低秩表示和稀疏约束的双层多视角子空间聚类方法,使其更全面地描述数据本身,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聚类,并采用ADMM方法来解决每个视图相关的低秩表示和稀疏性约束优化问题. 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其聚类性能比现有的多视角子空间聚类算法好,低秩表示和稀疏约束的结合可以提高聚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5.
订货会是服装企业预测市场需求,争夺终端市场的有效途径.详细介绍了举办一场成功的订货会要做好的三个阶段的工作: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及后续阶段.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并以A品牌订货会为实例,探讨了订货会的细节.  相似文献   
46.
三角剪切模型及其在川东大池干构造解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三角剪切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对川东大池干构造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译及应变分析。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与地震资料中所观察到的构造几何形态基本相符,表明大池干构造是典型的三角剪切构造。利用模拟结果对该地区断层相关褶皱体系的应变和断层滑动量的检验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大池干构造的地下特征,最大限度地解释已知地质信息,有助于对该地区的构造模式和构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7.
简单阐述了循环氢压缩机组K-201的干气密封改造及应用情况,对原浮环密封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对干气密封的原理、结构及系统工艺流程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8.
尹宏伟 《江苏水利》2005,(3):46-46,48
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对政府行政能力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要落实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关于执政为民的要求和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本人认为,公务员要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必须培养和强化“十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