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替效果,创建了驱替效果分析的新方法——“解—合”法。在油湿性微观模型中,分别在75和90 ℃条件下进行稠油热水驱替实验,对比分析2种条件下驱替平衡时,微观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油湿性微观模型稠油热水驱时,通过乳化捕集和乳化携带作用大幅提高了微观驱替效果;90 ℃时稠油热水驱的微观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和采收率均高于75 ℃时的。油湿性微观模型稠油热水驱时,在残余的少量棕色油膜中包含有油包水乳状液。在75 ℃时热水波及区域内残余油的分布以网状和块状为主,且数量较多,90 ℃时热水波及区域内的残余油分布主要呈连续性较差的孤岛状,且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32.
将实验室自制的环糊精二聚体(66βCDsu)与双支化两亲聚合物(P(AM/BHAM/NaA))加入到水溶液中,发生包合作用构筑包合体系。研究该体系的增黏及溶液流变学特性,并采用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包合体在溶液中的包合机制及结构形态。结果表明,由于P(AM/BHAM/NaA)中1个疏水单体中存在2个疏水基团(正十六烷基和苄基),因此环糊精与疏水单体BHAM最大摩尔包合比为2∶1,完全包合后溶液中没有游离态疏水基团,因此溶液不存在临界聚集浓度(CAC)。当环糊精与BHAM摩尔包合比为1∶1,体系存在明显的CAC,这是由于环糊精首先包合双支化疏水单体中的苄基形成包合体,而正十六烷基依然存在于水溶液中。当P(AM/BHAM/NaA)浓度为800mg/L时,该体系中存在2种聚集方式,一种是疏水基团的疏水缔合;另一种是包合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证明了不同体系的微观聚集形态。  相似文献   
33.
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机理,对地层出砂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利用玻璃板填砂平面模型,对影响地层出砂的非均质性、黏度、渗透率和流体渗流速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孔道的形成是一个在主流线上分枝发展的"灾变"过程。在临界出砂速度以上,随流速的增大,出砂速度迅速提高;胶结强度越高,出砂量和出砂速度越小;在相同的渗流速度下,渗透率越大,出砂量越小;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加,出砂量增加。出砂量的变化表明,胶结程度和水力冲刷是影响油层出砂的重要因素,大孔道一旦形成,油井含水率增加,油藏的采收率降低36%。试验结果为现场防止出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针对平湖凝析气藏气井出水问题,依据气井动态测试资料,将出水气井划分为明确出水层位和不明确出水层位两类气井,分别分析了其出水机理和产水动态规律:明确出水层位气井的产出水来自其他断块的水层,其带水生产能力与产水气层的产气比例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出水气层的产气比例越小,气井的带水生产能力越高,反之则带水生产能力越低;不明确出水层位气井的产出水是异常高温高压边水凝析气藏的地层水在生产过程中转成水蒸气后的凝析水。随着开发的进行在边水水体与生产井之间形成3个不同的凝析水饱和流动区,根据凝析气藏地层水气化饱和模式和饱和凝析水生产水气比与压力关系曲线,可以进行气井产水类型的判断和地层水出水风险的预报。   相似文献   
35.
多解产量预测模型求解与参数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油田的生产规划和对外合作中,产量预测是一个重要技术支持,目前双曲递减模型翁氏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中的传统手工试差法不仅繁杂,且难以得到最满意解。文章通过区间试差络编程技术,说明了获得类似双曲模型和翁氏模型等多解模型最优解的实现方法和快速求解技巧。  相似文献   
36.
油气田开发生产系统包含油藏、井筒、管网三大生产环节.传统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模拟油藏中流体的流动,而油藏-井筒-管网一体化耦合模拟同时反映油藏供液能力、井筒举升能力和管网集输能力,对准确预测生产态势、实现生产系统全流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井筒-管网模型建立方法及流体多相管流相关式适应性,实现了井筒、管网内流动模拟和流...  相似文献   
37.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勘探开发的关键支撑技术,明确目前该领域的技术进展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得到改善,已有的盆地模拟、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油藏数值模拟等成熟的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勘探储量落实、开发提高采收率工程中发挥了技术先锋的作用。不断涌现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油气藏整体精细建模、热力采油模拟、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等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新技术逐步成为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储量动用率及油藏采收率,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正在向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一体化、数据软件共享化、跟踪应用模型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