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4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方法,建立公共文化类PPP项目风险传染网络模型,探究公共文化类PPP项目中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需承担的风险以及风险间的相关关系。然后通过问卷调研,量化风险间关系强度,经网络指标计算揭示出传染模型中关键风险要素及其在网络的角色,并据此提出三项核心的风险传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广惠高速公路H、L匝道处桩基础沉降事故进行分析与计算,提出一套在类似工程中切实可行的分析与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事故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本文提出用炉渣混合砂浆代替普通水泥混合砂浆在框架结构炉渣砖填充墙上进行株面,可解决面层出现空鼓裂缝的问题,并从理论上做了粗浅的分析。通过在太工大煤化分校教学楼中的使用,认为采用该方法切实可行,能有效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地表交通荷载引起邻近浅埋隧道振动问题,建立地表移动荷载下三维弹性半空间中隧道振动分析模型。隧道衬砌模拟为中空圆柱体,隧道周围土体模拟为含有圆柱形空腔的黏弹性半空间。地表车辆荷载简化为4个均布矩形荷载,矩形荷载可以分解为关于隧道轴线正对称和反对称2种荷载分量。含有圆柱形孔洞的地基中位移场分解为下行平面波引起的位移场和外行圆柱波引起的位移场,通过波场转换可对地表和衬砌–土体接触处的边界条件进行描述,在频域中获得控制方程基本解,然后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获得时域结果求得。地表车辆荷载下邻近隧道的振动响应可由正对称和反对称荷载工况下的结果叠加得到。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两侧车辆荷载在隧道处引起径向动应力最大值分布在以竖向为中心的-45°~45°范围;增加隧道埋深或车辆距隧道的水平距离,可显著减小隧道的振动速度响应和应力响应;一定隧道埋深下,车辆荷载与浅埋隧道的水平距离达到最小安全距离时隧道振动可以满足相关振动规范的要求,且该安全距离跟车辆速度在研究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驱动着整个大数据时代高速的发展着。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简要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6.
唐浩 《通讯世界》2016,(19):155-156
近些年来,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逐渐接近尾声,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转向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而此时就需要构建一个海上平台,一个完整的海上平不仅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电力系统,由于海上平台电力系统比较复杂,极易诱发电力故障,从而导致生产中断,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做好海上平台电力系统综合故障的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7.
唐浩 《通信世界》2016,(1):24-25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电信运营业将全面进入平稳发展期,维持在传统业务价值和加快转型发展的交织阶段,转型的阵痛与收获结伴而来——收入微增长、利润微下降,内涵式发展成为战略选择,4G+和万物互联成为新的战略重点. 鉴于此,电信运营商将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传统管道业务与数字化服务各有侧重同步转型,促进业务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和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提速降费支撑国家创新发展,打造优质智能管道,不断满足客户便捷、便利、高效、经济的沟通需求,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58.
详细分析系统能量流特性,提出刻画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在“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 2种运行策略下的能量流函数。为提升CCHP系统的经济环保效益,建立其经济环保调度优化模型,目标函数包含燃料成本、购电成本及考虑污染气体排放需缴纳惩罚费用的环境成本,能量流函数作为能量平衡等式约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能量流函数及模型可实现CCHP系统的优化调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环境效益,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9.
提出一种考虑大停电风险的多阶段电网扩展规划方法,并定义了一种幂律尾风险指标,通过评估停电规模尾分布的变化趋势来衡量规划方案的大停电风险。为了获取规划方案对应的停电统计数据,基于自组织临界理论构建了适用于多阶段电网扩展规划的OPA模型。该模型在慢动态中考虑了相邻规划阶段之间的耦合关系,在快动态中考虑了隐性故障,分别反映了长时间尺度内的电网扩展规划行为和短时间尺度内的连锁故障行为对系统全局动态特性的影响。另外,慢动态过程取消了基于平均效应的长期演化行为;快动态过程使用蒙特卡洛方法以获取足够多的停电数据。所提规划方法采用重要性采样技术和双层优化策略从不同层次减少规划流程的计算量。Garver 6节点系统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规划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超临界氨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化章  唐浩东  李小年 《化工学报》2004,55(12):2067-2071
Ammonia synthesis at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was first studied over iron and active carbonsupported ruthenium catalysts in a fixed-bed reactor. The influences of 15 kinds of different supercritical media, such as alkanes of C7-C13, 1, 2, 3, 4-tetrahydronaphthalene, cis-decalin, o-xylene,ethylbenzene, quinolin, n-hexane and aniline etc.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catalyst, temperature, space velocity, particial pressure of media) on ammonia at supercritical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Supercritical medium was decomposed under reaction conditions over Fe and Ru/AC catalysts.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s deactivated the catalysts. Alkane decomposed the least, and the rate of deactivation was the slowest. Therefore alklane was a relatively good medium. The decomposion of supercritical medium was the key for the deactivation of catalysts. Another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ammonia concentration was that the effective pressure of syngas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supercritical media. The active temperature of catalyst wa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supercritical ammonia synthesis. Supercritical catalytic reaction was viable only at a lower temperature. Ammonia ynthesis at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is possible if a catalyst with active temperature lower than 573 K could e developed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supercritical media could be prev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