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孟媛  史长林  张鸿  刘建军 《河南化工》2010,27(8):7-7,65
综述了近几年来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合成方法和发光机理进行了一些概括性的介绍,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2.
未确知数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并运用未确知数学的方法确定气体常数R,此法不仅给出R所在的区间,而且可根据可信度密度确定最可靠的R值。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海上油田晚期注水的开发效果,以Widuri油田33S油藏为例,结合数值模拟技术与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对其晚期注水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Widuri油田,当油藏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一半以后开始实施注水,油藏开发效果较好;原油黏度低的高孔高渗油藏可适当推迟注水时机;在不影响开发效果的前提下,油田晚期转注具有初期投资少、回收期短、无水采油期长、无水采油量多等优势,对油质好、物性好的油藏还能保证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4.
以伊拉克M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为例,裂缝的发育大大改善了其储层的渗流能力,要反映出整体的渗流特征必须要建立准确的双重介质模型。在精细地层格架搭建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和方法优选,进行相控基质属性建模。根据岩心观察、成像测井、镜下薄片等资料获得精准的裂缝参数分布,并将断层距离与裂缝发育强度建立关系;以裂缝发育概率体作为趋势约束,通过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裂缝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微裂缝,裂缝的分布与断层的发育密切相关,裂缝属性高值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建立的双重介质三维地质模型定量描述了基质和裂缝的分布特征,为油藏数值模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模拟烟气,着重研究了石灰湿法脱硫过程中Ca(OH)_2的碳酸化问题,指出了在烟气脱硫过程中CaCO_3的生成量与脱硫液初始pH值的关系 , 对石灰湿法脱硫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提高BZ19-4油田单井产量和油藏采收率,开展了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储层构型剖析以及水平井完井方式研究。利用地震、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在构型模式指导下,以垂向分期为重点,分层次对研究区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进行构型表征;依据构型特征,建立起水平井轨迹与填积层的配置关系模式,结合窄厚条带状砂体特点,进而优化完井方式。结果表明: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可分为复合水道、单一水道和河道内部填积体3个构型层次;复合水道可靠地震资料识别,其宽度为400~1 100 m,厚度为10~40 m;单一水道层次通过组合模式分析及边界识别,得出其宽度为250~350 m,厚度为2~9 m;单一水道内部构型单元通过岩电特征研究及模式认知识别出填积体和填积层2个构型单元。采用水平井深穿透射孔方式完井能有效沟通浅水三角洲填积层上部与下伏的厚储层,为油井增加产量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沧县隆起中南段煤层气勘探前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国内外煤层气研究的新思路,按照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标准,从该区含煤性、含气性和可采性三个层次展开研究。在含煤性研究中从大华北煤层对比开始,分析沧县隆起中南部煤层展布特点,并结合常规地震资料,研究地震相的变化规律,预测煤层分布;运用等温吸附曲线并结合测井资料特殊处理进行煤层含气量预测;在构造分析中,从该区基底结构研究入手,分析构造演化史对煤层气藏的形成和影响。最后计算了该区煤层气资源量,指出了煤层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8.
以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探索了TiO2膜紫外光催化氧化法作为回用水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实验证明,该技术具有使废水完全脱色、去除COD和BOD、杀菌消毒等综合性能,如果与除盐的工艺相结合,可以将废水处理成为工业冷却用水和生活杂用水。  相似文献   
29.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侏罗系顶部和白垩系底部之间发育剥蚀面(K/J不整合),恢复古隆起剥蚀厚度是盆地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广泛分析各种剥蚀厚度恢复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埋藏史和地温史分析,提出了包襄体测温恢复剥蚀厚度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古隆起开始抬升时形成的包裹体与抬升剥蚀结束时形成的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差和古地温梯度,计算剥蚀量.用该方法恢复了车-莫古隆起的剥蚀厚度,沙1井和盆4井的剥蚀厚度分别为390~438 m和361~406 m.包襄体测温恢复剥蚀厚度的计算方法简单,关键是要通过埋藏史、地温史分析和镜下观察包裹体发育部位等综合手段,找到地层抬升开始前和抬升结束时形成的包襄体.该方法适用于后期沉积厚度远大于剥蚀厚度或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恢复.  相似文献   
30.
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黄骅坳陷主要勘探领域之一,也是较为独特、成因复杂的勘探对象.以千米桥、港西、孔西及乌马营等潜山为例,在应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潜山成藏理论,研究了黄骅坳陷奥陶系潜山的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储层特征、烃源岩的形成演化以及时空配置关系,在"新生古储"和"古生古储"2类成藏分类的前提下,结合潜山的发育部位、构造样式、供储方式和成藏作用等因素,建立并完善了该区反转逆冲断块"新生古储"、盆内高位断块"新生古储"、盆缘高位残丘山、反转逆冲断块"古生古储"及深埋逆冲断块"古生古储"5种潜山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