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室内安防工程应用中检测人脸角度不同、光照变化、部分遮挡、模糊等复杂工况,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的室内人脸快速检测方法。基于深度可分离残差网络结构改进YOLO-v4主干网络,提升模型检测效率;在构建特征金字塔过程中引入注意力机制,自适应调整通道特征与空间特征权重,提升模型特征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室内人脸图像的检测精度与速度分别为92.53%与35?frame/s,相比原YOLO-v4算法及其他主流人脸检测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精度与效率,因此可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室内人脸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92.
利用饱和食盐水进样测试微量氢的同位素组成时,水蒸气对氢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对色谱柱进行除水时,浓度为0.1%的氢,其6次的同位素组成测试值的标准偏差为17.15,表明尽管测试值的平均值与内标氢同位素组成的公认值之间的差较小,但单次测试结果的可信度较低;而对色谱柱除水后,相同浓度氢同位素组成的6次测试值的标准偏差为4.56,说明色谱柱除水之后,测试值的分布相对集中。研究表明,色谱柱除水能显著提高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并且,低浓度氢的氢同位素组成的测试平均值并不能完全代表测试结果的质量,应综合考虑标准偏差参数对测试值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3.
双城—太平川地区为松辽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对该区扶、杨油层原油和青1段、青2+3段、嫩1段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原油为同一族群,主要以青1段暗色泥岩为烃源层,部分青2+3段泥岩可作为烃源层有部分生烃贡献,但限于三肇凹陷与朝阳沟阶地,嫩1段不可能作为扶、杨油层的烃源层。另外,三肇凹陷与朝阳沟阶地的扶、杨油层原油主要以三肇凹陷和朝阳沟阶地青1段泥岩为烃源灶;长春岭背斜带与王府凹陷的原油主要以王府凹陷青1段泥岩为烃源灶,三肇凹陷与朝阳沟阶地烃源灶也对长春岭背斜带原油有部分贡献。  相似文献   
94.
该文以济阳坳陷为例,讨论了该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形成的有机地球化学场和温度场、应力场等的演化,认为各种场的相互匹配是形成油气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5.
在系统调研氢气的分布及成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济阳坳陷部分油气井中天然气中的氢气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划分。济阳坳陷天然气中氢气的含量普遍较低,在有R/Ra测试值的井中,氢气的H2/3He值普遍低于20×106,具有明显的幔源特征。因此,在这些井中,幔源氢气伴随深部流体活动混入了天然气中。  相似文献   
96.
浅层复合(混合)天然气藏广泛存在于含油气盆地中,有效鉴别浅层复合(混合)天然气藏中天然气的成因可为浅层气勘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我国含油气盆地浅层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分布特征表明,浅层天然气在总体上显示相对较高的甲烷含量和相对较低的甲、乙、丙烷碳同位素比值。浅层复合(混合)气藏中天然气的来源决定了气藏不同的复合(混合)类型,如以生物气为主与低温热成因气的复合,以低温热成因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为主与成熟/高成熟热成因气的复合,以及低熟油伴生气与微生物降解气的复合。浅层复合(混合)气无论是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还是组分组成特征大部分都与生物气与热成因气的混合气相似,但从重烃组分含量,乙、丙烷碳同位素比值及其差值的不同,可以判断浅层复合(混合)气藏中天然气各组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7.
塔里木盆地煤岩显微组分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侏罗系演化程度较低(Ro=0.40%)的煤岩显微组分进行了从250℃到550℃(50℃为一温阶,恒温72h)的热模拟实验。用氯仿抽提获得了赋存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可溶液态有机物,即饱和烃、芳烃和非烃。实验结果表明:1组成煤岩的显微组分产液态物时具有镜质组较早(主要发生在350℃时)、壳质组略晚(发生在400℃)且显微组分产率大小顺序为壳质组(1)>壳质组(2)>镜质组的特征;2各显微组分的液态烃产率均表现为壳质组>镜质组的特征,镜质组和壳质组均存在一个明显的产液态烃高峰,壳质组是煤岩中液态物质的主力贡献者,其产液态物率是镜质组的5~15倍;3在显微组分中,低演化阶段具低总烃、高非烃+沥青质的特征,随着煤化作用的加强,总烃有大于非烃+沥青质趋势。同时,在液态物产率高峰,饱和烃一般都占优势,不同显微组分液态物质的产程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在煤岩中壳质组是液态烃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其在煤岩中所占比较较小,难以肯定其为主力源,而尽管镜质组产液态物率低于壳质组,但因其是煤岩的主体部分,且具有广泛的分布,因此,应该是重视的对象;4不同显微组分的烷/芳值大于1,且壳质组的烷/芳值具有两阶段性。  相似文献   
98.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气源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层系,目前对其碳酸盐岩生烃潜力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由此导致该地区雷口坡组气藏的主力气源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川西坳陷潜在海相烃源岩开展较为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和筇竹寺组、龙潭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生烃潜量等特征。其中,雷口坡组碳酸盐岩的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量整体偏低,有机质丰度相对高的层段发育规模十分有限,不足以形成规模性油气聚集,且雷口坡组高产井与其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明显不匹配。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伏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或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不具有亲缘性。雷口坡组储层未经历大规模古油藏聚集,其气藏为龙潭组烃源岩所生成的原油在高演化阶段热裂解生成原油裂解气并直接充注到雷口坡组而形成。  相似文献   
99.
欧洲大陆边缘甲烷水合物的远景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0.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天然气地化特征刘文汇(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主题词沉积岩,天然气,过渡带,〔热演化〕,〔地球化学特征〕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是沉积岩热演化的过渡层段,R。为0.3%~0.6%,生物化学作用趋于结束,热解作用尚未达到大量形成液态烃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