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工业技术   2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综述了国外无烟气烟草制品的发展历史、产品类型、生产工艺、主要生产厂商和品牌以及相关监管法规等内容,旨在为国内无烟气烟草制品的研制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2.
页岩油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的页岩油资源大量赋存于陆相湖盆中,由于其储集、封盖、圈闭和运移等与常规油气不同,岩相对于页岩油的控制尤为显著。岩石学、全岩X衍射(XRD)、总有机碳(TOC)含量和油气显示等资料的分析表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微相构成主要为薄透镜状晶粒灰岩微相(LF1)、纹层状泥晶灰岩微相(LF2)、厚层块状灰质泥岩微相(LF3)、块状泥岩微相(LF4)和黑色页岩微相(LF5)。其中,页岩油发育的有利微相和微相组合为黑色页岩微相(LF5)、块状泥岩微相(LF4)以及薄透镜状晶粒灰岩与黑色页岩的微相组合(LF1+LF5)。济阳坳陷有2种页岩油富集模式:①以块状泥岩微相(LF4)和黑色页岩微相(LF5)为主的"自生自储"模式;②以薄透镜状晶粒灰岩与黑色页岩微相组合(LF1+LF5)为主的"晶粒灰岩储层"模式。晶粒灰岩更有利于页岩油富集和开发生产,薄透镜状晶粒灰岩与黑色页岩的微相组合(LF1+LF5)是济阳坳陷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甜点"岩相组合。  相似文献   
153.
泥页岩地层中层序划分是目前基础研究中的难点与热点之一。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种敏感性指标、依托GR曲线,借助改进后的T-R旋回理论指导,开展泥页岩层段四-五级层序地层划分的方案;同时,提出在连续测试数据支持下,借助天文旋回理论,利用偏心率、斜率、岁差等天文参数,建立泥页岩层段的天文标尺,从而建立六-七级层序单元。在此基础上,借助天文标尺,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A井沙四纯上段划分出4个沉积过程,并将各个沉积过程进行定量化计算。利用上述系列方法,将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泥岩段划分为8个四级层序,31个五级层序,并通过对沉积过程的定量分析,认为沙四上段第二个准层序组沉积期最有利于生物发育。   相似文献   
154.
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具有复杂的成分及结构非均质性,对其储集性控制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页岩油勘探进展。利用岩石薄片分析等资料将研究区以富碳酸盐为特征的泥页岩分为A—J共10种层理结构类型,以B—D类最为发育,所占比例达80%;利用岩石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对泥页岩基质孔隙类型进行观察与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孔隙类型主要有刚性颗粒间孔、有机质及黏土矿物收缩孔和碳酸盐晶间孔。从层理结构类型来看,G,H,B和D类储集性较好,其次为E和F类,A和C类较差,其他类型储集性更差。分析不同类型层理结构泥页岩储集性控制因素发现:碳酸盐呈泥晶结构的泥页岩,矿物成分对孔隙发育程度具有主导控制作用;碳酸盐呈晶粒结构(包含柱纤结构)的泥页岩,层理结构对储集性的控制作用较强。根据泥页岩出油井段分析结果,指出下步应以寻找碳酸盐含量为30%~50%的G,H,B和D类层理结构泥页岩为主要勘探方向,优选碳酸盐含量满足上述条件且G和H类层理结构泥页岩层段。  相似文献   
155.
LC-MS/MS方法分析烟草中的38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快速分析烟草中的38种有机磷、杂环和酰胺类农药残留.采用乙腈振荡提取烟叶中的各农药残留,用PSA吸附剂净化.此前处理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环保.38种农药在0.25μg/g、0.5 μg/g和1.0μg/g三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60.15%-116.21%,相对标准偏差为0.57%-19.25%,可为当前烟草中农药多残留检测的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民丰洼陷沙三段储层特征与物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沉积相分析、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岩心物性统计分析等表明,民丰洼陷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物性总体上为高孔、中高渗透.原始沉积环境是储层物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受岩石类型、成熟度、分选性和填隙物含量等的影响,物性优劣顺序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近岸水下扇内扇、远砂坝和近岸水下扇外扇.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早期压实压溶作用及后期强烈的钙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损害的主要原因.原始物性好的位置在经历压实和早期胶结之后往往有利于储集空间的残余,从而在溶解作用下更有利于流体的运移以及长石和岩屑等颗粒的溶解,并由此有效地提高了孔隙度并改善了喉道连通性.  相似文献   
157.
为了解无烟气烟草制品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对其常规化学成分、添加剂、有害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及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经文献调研发现,不同类型及品牌的无烟气烟草制品pH、含水率、烟碱含量(烟碱总含量、游离态烟碱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添加剂作为配方成分,包含物质种类较多,但研究报道较少;有害成分含量均为痕量级,且TSNAs为主要成分,关注度最高。常规化学成分、添加剂的分析方法以GC和GC-MS为主;有害成分的检测分析中多采用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MS/MS检测器;化学轮廓谱分析法能够实现化学组成全貌分析,目前尚处于科研前沿。在国内无烟气烟草制品的研发中,可参考文献中常规化学成分、添加剂的组成及含量进行组分调配,并使有害成分含量最小化;在无烟气烟草制品中化学成分的检测方面,可利用多靶标分析或化学轮廓谱分析技术手段,从而实现高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8.
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增溶、分散、清洁、发泡等作用,是化妆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目前化妆品中常用的几类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常见功能,重点介绍了天然表面活性剂,最后对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9.
部分国产烟草样品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产烟草样品的热失重情况,对部分国产烟草样品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室温~500℃,烟草的非等温失重过程由失去吸附水和结晶水、小分子化合物挥发和分解、大分子化合物的裂解和结焦过程4个阶段组成,其热解的主要阶段在220~410℃;②可以根据热失重DTG曲线将烤烟、白肋烟和香料烟烟叶区分开;③膨胀烟丝和再造烟叶与膨胀梗丝的热失重性质有明显差异,膨胀烟丝和再造烟叶的热失重性质比较接近;④2007年云南、湖南、湖北、河南和福建生产的K326的C3F烟叶样品的热失重TG曲线变化不大,但其热失重DTG曲线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不同阶段热失重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0.
为了控制独活酊剂质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一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HPLC-DAD-MS)联用检测独活酊中的4种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予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和二氢欧山芹醇的方法.结果表明:①MS和DAD结合适合主要活性成分定性,DAD适合定量;②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蛇床子素的回收率为104.7%,检测限为1.093μg/mL.该方法适合独活酊中这4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