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0篇
  免费   1016篇
  国内免费   1944篇
数理化   82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21.
In this work, Ba(NO3)2 crystals with single crystal face were induced by using the the method of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and double LB films of behenic acid (BA) as the template. The cryst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crystals were observed in regular square shape with uniform size about 5~8 μm by SEM, and they were found by XRD to grow along the (111) plane. From these experiment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good selection of the (111) crystal face of Ba(NO3)2 is due to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 the match between this crystal face and the definite lattice structure of the LB films.  相似文献   
122.
于爱民  王芬蒂 《分析化学》1993,21(6):736-739
本文使用自制的便携式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对可燃气体中N_2、O_2、H_2和CH_4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氩气为载气和工作气体,考察了改进后的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洲器(MIPID)的工作参数对测定的影响。对煤气和乙炔中的O_2、N_2、H_2和CH_4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与热导池检测器(TCD)的气相色谱法一致。讨论了高电离电位(>11.7ev)气体组分在MIPID中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23.
本文研究了标题试剂(简称H_2A)与Th(Ⅳ)的络合作用及萃取行为,考查了H_2A对Fe(Ⅲ)、Co(Ⅱ)、Ni(Ⅱ)、Zn(Ⅱ)、Pb(Ⅱ)、Cu(Ⅱ)、La(Ⅲ)、Yb(Ⅲ)和U(Ⅵ)的萃取作用,试验了它对Th(Ⅳ)与上述元素及Ca(Ⅱ)、Mg(Ⅱ)、Cr(Ⅲ)、In(Ⅲ)、V(Ⅴ)、Zr(Ⅵ)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24.
赵丽娜  吴伟娜  袁文兵  闫兰 《应用化学》2007,24(9):1098-1100
合成了一种新的芳香族酰胺配体2,2’-(1,2-亚苯基二氧)二(N-苯基乙酰胺)及其稀土(La,Eu,Tb,Dy,Sm,Gd)硝酸盐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差热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的可能结构为:[REL(NO3)3]·H2O(RE:La^3+、Sm^3+、Eu^3+、Gd^3+、Tb^3+、Dy^3+).配合物产率约为78%。在稀土配合物中,作为抗衡阴离子的3个硝酸根均以双齿的配位方式与稀土配位,稀土配位数为10,并且还有1个结晶水。在298K下对配合物[EuL(NO3)3]·H2O和[TI)L(N03)3]·H2O的固体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分别发射Eu^3+和Tb^3+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且配合物[TbL(NO3)3]·H2O的荧光比[EuL(NO3)3]·H2O的荧光强。说明此芳香族酰胺配体敏论Tb^3+发光比敏化Eu^3+发光程度大。  相似文献   
125.
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脱乙酰度为95.37%的壳聚糖(CTS)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改性剂,于80℃反应12 h合成了水溶性季铵盐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HACC的吸水保水性是CTS的2倍~3倍,加入化妆品中培养2周后菌落总数少于100 CFU.g-1。  相似文献   
126.
以腈纶纤维(PAN)为起始原料,分别经水合肼、乙二胺、二乙烯三胺预交联后,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溶剂与硫化钠反应,合成了3种携硫代酰胺功能基可达6.8mmol/g·干纤维的螯合功能纤维。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稳定分析、重量分析等对该螯合纤维的结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螯合纤维对Au3 ,Ag ,Pd2 等贵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温度、pH、硫含量等对纤维吸附Ag 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对Au3 ,Ag 等贵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Au3 的吸附容量为800mg/g·干纤维;对Ag 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1510mg/g·干纤维,并具有良好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该螯合纤维可用于混合溶液中Ag(I)离子的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127.
交联壳聚糖树脂对部分尿毒症毒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反向悬浮的方法制备了戊二醛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剂,并对制得的球形吸附剂用NaBH4进行了氢化还原处理,以提高其在使用环境下的化学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吸附剂的表面形态构成了吸附的微观基础。通过对部分尿毒症毒性物质的吸附研究发现,本文研制的壳聚糖吸附剂对这些目标物均产生了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平衡时间符合临床要求,其对3种小分子尿毒症毒性物质的吸附能力依肌酐、尿酸、尿素的次序递增,而对促皮质素(ACTH)的吸附量则达到了13.04mg/g,显示了该类吸附剂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8.
红外光谱法直接鉴别苦丁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快速、直接地测定了11种苦丁茶,并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苦丁茶化学成分相同,而由于各成分间的相对含量的不同,使每种样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谱图,不同产地、不同级别苦丁茶的红外吸收频率、吸收峰的相对强度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同时还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不同级别苦丁茶的混合化学体系进行了全组分快速分析,为苦丁茶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9.
基于SVR和k-近邻群的组合预测在QSAR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的预测精度,发展了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非线性筛选分子结构描述符、基于k-近邻群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首先以均方误差(MSE)最小为原则,以留一法通过多轮末尾淘汰实施分子结构描述符的非线性SVR汰选并给出最优核函数和相应保留描述符;其次基于待测样本与训练样本保留描述符向量的欧氏距离,以不同k-近邻群子模型双重留一法预测值反映样本集的异质性;然后基于MSE最小,以留一法通过多轮末尾淘汰实施近邻群子模型的非线性SVR汰选并给出最优核函数和相应保留子模型;最后基于保留子模型以双重留一法实施组合预测.以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QSAR实例验证表明:新方法在所有参比模型中预测精度最高,且能更精细地反映描述符与化合物毒性间的非线性关系,具结构风险最小、非线性、适于小样本,能有效克服过拟合、维数灾和局极小,非线性筛选描述符和子模型,非线性组合预测,自动选择最优核函数及其相应参数,泛化推广能力优异、预测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在QSAR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Stable poly(styrene-co-sodium styrene sulfonate) (P(St-NaSS) nanoparticles with broader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therm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ithout any conventional initiators and emulsifiers. The obtain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have higher ξ potential, and the particle sizes have broad distribution. The stability of polymer particles originated from the addi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ionic comonomer, NaSS, which can act as an emulsifier in somewhat. The monomer conversion could reach up to about 28 wt% in 48 h, and did not increase by further polymerization when higher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120 ℃) was employed. This polymerization system may be give some further understand for mechanism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