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9篇
数理化   1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C2^+离子轰击聚乙烯合成了由C26分子六角形密堆积组成的一种新碳晶体对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和飞行时间质谱的研究证实,构成晶体的C26分子具有笼状富勒烯结构。  相似文献   
132.
气体介质对电弧离子镀沉积类金刚石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在Si(100)基底上分别在高纯Ar、高纯H2和C2H2的气氛下沉积类金刚石膜,利用激光Raman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沉积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在高纯H2和C2H2气氛下相比,在高纯Ar中沉积类金刚石膜Raman谱的ID/IG值最小,膜中sp3C含量最高为35.55;.纳米压痕仪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气氛下沉积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在16.7~34.8GPa和143.2~236.9GPa之间变化.在高纯Ar气氛下沉积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分别为34.8GPa和236.9GPa.  相似文献   
133.
在“半球模型”(即假设激光溅射产生的等离子体向空间均匀膨胀 )的基础上 ,在考虑了因等离子体膨胀和热辐射等引起的温度和体积的变化的情况下 ,进一步考虑了碳簇的链状、单环、双环、多环及富勒烯等五种结构及中性粒子与中性粒子、中性粒子与离子两种反应 ,计算了碳簇中性分子和离子的形成动力学及其尺寸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离子的尺寸分布可以近似代表中性粒子的尺寸分布 ,动力学计算所模拟的碳簇的尺寸分布与实验记录的碳簇离子的质谱特征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34.
HFCVD金刚石膜的形貌对红外透射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测量HFCVD生长的金刚石膜的红外透射率.结果表明,膜中的缺陷、杂质和非金刚石相在透射谱中产生吸收带;膜表面的粗糙度和组织形貌对透射率有较大的影响.形核表面面对红外光源时,由于减少表面散射而透射率较高;定向或高取向膜的透射率高于混杂取向膜的透射率,表明晶格取向和晶界分布影响膜的透射性能.  相似文献   
135.
以激光溅射的方式,可以产生不同尺寸与组分的原子团簇.但是对这些团簇的生长过程,却一直缺少比较深入和细致的研究.本文结合激光真空溅射石墨的实验条件,考虑了激光能量、体系膨胀、环境压力、热量辐射等诸多因素,建立了在该条件下碳原子团簇生长的物理模型,得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解.计算结果表明:每个激光脉冲溅射出约8×10-9mol(5×1015个)粒子,它们产生时的初始压力约为2×105Pa.由于扩散等因素,团簇的形成反应在7.85μs后已不可能进行,但是各团簇产物的产率在反应开始后0.4μs左右已达到最大值,在约1.5μs内反应即已基本完成,因为此后原子团簇的尺寸分布不再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6.
全氯代多环芳烃的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种全氯代多环芳烃的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测试结果表明,在APCI离原中,所有全氯代多环芳烃均能形成质量较样品分子量少19的负离子,该类负离子是样品分子离子解离一个氯原子后再结合一个氧原子的产物。当样品含有一个五元环时,仍能观察到样品的分子离子峰。APCI-MS是一种全氯代多环芳烃或其它弱极性有机物的理想质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7.
138.
原子团簇P10模型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子图形学方法设计出26种P12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子力学、PM3半经验量子化学和Hartree-Fock从头算优化。在P10原子团簇模型设计中,磷原子采用一、二、三或四配位。大部分P10的模型是在P9^+和P8的模型上分别增加、,2个原子生成的。这些模型包括15种在势能面上局域极小点和11种鞍点(或过流态)。从模型优化后的能量比较可知,2个四面体P4与1个P2通过4个单键连接的桥式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139.
随着智能材料的快速发展,光响应金属有机框架(MOFs)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类智能材料可在紫外线和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实现MOFs在不同形态之间可逆切换,同时伴随着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在药物运输、气体分离、光控催化和智能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大部分光响应MOFs由光响应配体和金属离子通过配位作用形成,不同的光响应配体使体系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场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光响应MOFs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光响应MOFs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其在气体分离、物质运输、动态防伪和光电器件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光响应MOFs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