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数理化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构建了省级行政区的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在Topsis中引入矩阵距离对截面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赋权,建立了基于矩阵距离时序赋权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在Topsis中引入矩阵距离、对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客观赋权,反映了评价指标与理想状态偏离程度越小的年份、其综合评价结果赋权越大的思路。改变了现有研究人为主观确定不同时段评价结果权重的现状;改变了Topsis仅仅用于求解指标权重,无法对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赋权的现状。二是采用面板数据对典型省份的科技发展进行评价,反映评价对象历史信息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消除了流行的截面数据评价的偶然性。三是实证研究表明:山西、新疆、云南三省的科学技术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三省万元GDP综合能耗过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过低。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4年底,中国注册个体工商户为4984.06万户,个体私营经济吸纳社会从业人员已达2.5亿人,加上中国商户小额贷款对象的分散性、财务信息不健全等特点和难点,商户小额贷款信用评级体系极不完善,甚至绝大多数银行都没有建立这个体系。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剔除反映信息重复的指标,通过显著性判别遴选对商户违约状态影响显著的指标,建立了能显著区分商户违约状态的小额贷款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PROMETHEE-II(偏好顺序结构)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商户小额贷款信用评级模型,并对中国某国有商业银行2157个商户小额贷款样本进行了实证。本文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将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PROMETHEE-II)引入商户小额贷款信用评级,构建了基于PROMETHEE-II的小额贷款信用评分模型,求解商户的净流量信用得分Φ(a),揭示了商户a与其余商户、评价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避免了现有研究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替代性、严重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的不足。二是借鉴模糊聚类“数据越集中、越应该被分为一类”的思想,采用R聚类对商户信用得分进行分类;进而采用K-W检验,对分类数目l进行非参数检验,确定商户的信用等级。既保证了不同等级商户在信用得分数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也确保了不同等级商户能反映不同的信用特征;同时,也避免了现有利用信用得分区间、违约概率阈值或客户数分布方法划分信用等级时,得分区间、违约概率阈值或客户数分布分位点人为主观确定的不足。三是实证研究表明,影响商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X3偿债能力>X1基本情况>X6宏观环境>X5营运能力>X2保证联保>X4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国家重大区域规划中的典型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两省一市的经济数据,建立了不同时间窗口的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窗口模型回归系数的变化,得到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政策效果。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变截距回归模型斜率系数的变化,得到单位政策变量导致效果变量增量变化的大小。二是通过规划前后全部三个省份不同时间窗口回归方程截距变化的对比,得到效果变量总额增加自发部分的大小。本文的创新点一和二改变了现有研究通过不同区域的横向数据对比获取评价效果的现状;事实上,不同区域由于客观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三是通过对比规划前后不同省份效果回归函数截距大小排序的变化,判别不同省份之间发展的均衡程度的变化。主要结论:一是规划区域中央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改变量有显著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央补助收入的单位投入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量减少,其影响不再显著。二是规划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发水平有显著增加。三是长三角规划区各省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自发性收入水平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4.
存贷利差收入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存贷款定价问题是银行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的核心之一.在"代理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后悔系数和后悔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双重厌恶银行的期望效用函数,并利用极值理论,确定了最优存贷款利差.双重厌恶期望效用函数反映了银行风险厌恶和后悔厌恶的双重特点,解决了现有研究忽略后悔情绪导致模型出现偏差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双重厌恶型银行最优的存贷款利差的决策问题,给出了其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后悔情绪之间的关系.通过与纯风险厌恶型银行最优决策的对比发现,对于双重厌恶型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对存贷利差影响的弹性要小于纯风险厌恶型银行,而后悔厌恶程度越大其弹性就越小.由于后悔心理的存在减小了信用风险对存贷款利差影响的弹性.  相似文献   
15.
随机利率下的比例赔付保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国泰  刘冬  杜娟 《运筹与管理》2007,16(3):114-118
本文在传统精算学的基础上,对随机利率下的财产险中的比例赔付额(赔付额与时间相关)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随机利率下的比例赔付保险的纯保费和责任准备金,以及相关公司的风险.本模型的特点是将随机利率引入比例赔付保险,这样计算的纯保费等各项数据更加贴近实际;其次本模型中的赔付额与时间相关,这样险种更加灵活,具有吸引力.本文对于保险公司的财产险实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负债数量和结构一定的条件下、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平衡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以实现银行收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Vasicek动态期限结构模型推导出随机久期,以包括存量与增量在内的全部资产随机久期等于全部负债随机久期为约束条件、控制利率风险,辅以现行法律法规等其他约束条件,建立全部资产负债组合的随机久期利率风险免疫模型,并通过算例说明本模型构建过程。本文的创新与特色有三:一是通过建立全部资产负债组合的利率免疫条件,对包括存量与增量在内的全部资产组合利率风险进行控制。改变了现有研究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仅对增量组合风险控制的弊端。二是通过资产负债的随机久期缺口等于0的利率风险免疫条件建立资产负债优化模型,确保在利率发生变化时,银行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失。三是以银行各项资产组合收益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通过随机久期的利率免疫条件控制利率风险,建立了全部资产负债组合的随机久期利率风险免疫模型。改变了现有研究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忽略随机久期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角模糊熵的经济评价模型及副省级城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根据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等六个评价准则构建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和主观赋权的三角模糊法组合确定指标最优权重,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的经济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等准则层的指标评价,反映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二是通过利用一个指标与另一个指标分值离差平方和最大原则,使各评价对象的多属性综合评价值尽可能分散、以便更清晰地体现指标对比的差异。改变了现有组合赋权研究中的由于平均赋权而导致指标差异不明显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我国10个典型副省级城市的截面数据、在指标分值离差平方和最大原则下建立优化模型,得到的主、客观权重分别为0.471和0.529。三是通过组合赋权,既保留了熵值法等客观赋权对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和对未来因素的推测、又反映了三角模糊等主观赋权所体现的指标属性对评价的重要程度和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四是对GDP增长率等适中型指标用偏离最优值的程度评分,解决了现有评价片面认为这些指标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的不合理问题。五是根...  相似文献   
18.
利用KMV测算的违约距离,反映市场预期的违约风险.引入R平方构建信息比率测算指标体系的信息含量,解决指标筛选过程中的信息含量测算问题,筛选出的财务指标体系既满足分散化原则,又符合信息含量最大原则.基于与市场预期违约风险一致原则,通过构建与市场预期违约风险误差最小的有约束优化模型确定指标权重,解决没有公开和完备贷款违约数据库时的信用风险评价问题.以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与市场预期风险误差最小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反映我国中小企业违约风险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根据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等五个准则层构建了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组合评价的社会评价模型,并采用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一是通过国民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层和人民生活质量、人口与就业等准则层的设计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原则。二是根据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的同一度确定评价对象的最终排名次序,解决了不同评价方法对同一个评价对象给出的不同排序结果的协调问题,避免了不同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排序截然不同的现象。三是研究结果表明,从评价指标上看,影响我国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分别是国民幸福指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和基尼系数,而每万人治安案件发生率、最低生活保障线下人口比重、每10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对其影响很小;从准则层上看,影响我国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的评价准则从重要到不重要的排序依次是人民生活质量、教育卫生、人口与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秩序安全。四是把社会评价的对象深入到我国10个典型副省级城市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迟国泰  齐菲  张楠 《运筹与管理》2012,21(2):183-191
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典型、高频率的指标为基础,并根据中国统计数据不全的现状,根据可观测性原则,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构建了适用于地级市行政区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最优组合赋权建立了生态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生态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把人均绿色GDP、单位水资源工业废水负荷等指标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来构建适用于地级市行政区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通过最优组合赋权,实现了各评价对象加权得分与理想点广义距离最小,体现了距理想点越近、得分越高的原理。三是引入Jaynes最大熵原理,基于各评价结果一致性最大的思路确定最优组合权系数,避免了不合理的个别单一赋权方法对组合赋权结果贡献太小的问题。四是实证研究表明,影响辽宁省生态发展最主要的指标是人口增长率、单位水资源工业废水负荷、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绿色G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