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数理化   9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给出了局部秩与稳定自由秩的表达式,得到了一类VN正则环的元素特征.利用K0群的状态空间,给出了K0R有关性态的本质刻画.  相似文献   
3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在环境分析中日益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其优点是灵敏度高、快速、简便,但是,常规的火焰原子吸收法提升量大,每次所用试液体积为数ml,对经过富集后的水样,由于体积小,所以测定时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在试图提高灵敏度的同时,也设法减小进样体积。为此,我们对WYX-40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原子化系统进行了改制,并将助燃气体加热,电器部分也作了部分的修改。修改的仪器不但灵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大的优点是由于将微量进样与加热雾室相结合,从而克服了过去连续雾化采用加热雾室时气流不稳定的缺点,也提高了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33.
34.
简要描述了北京谱仪(BES)主漂移室的结构和宇宙线实验安排,给出利用宇宙线测试主漂移室性能的主要结果.单元内具有线性的漂移距离S-漂移时间T关系.室的单丝空间分辨率σx=210~240μm.相当室内40次dE/dx取样的能量分辨率为8.7%.主漂移室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35.
搭建了一个连续波高功率掺铥光纤激光器,并进行了生物组织切割研究。利用自制光纤光栅搭建了线形腔掺铥光纤激光种子源,种子源输出波长为1941.10 nm,光信噪比为75 dB,50 min内的波长抖动和功率抖动分别小于0.04 nm和0.265 dB,斜率效率和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5.6%和186 mW。基于主振荡功率放大结构,分别搭建了前置光放大器和主光放大器,两放大器的斜率效率分别为14.3%和35.86%,经过两级放大后得到21.9 W的激光输出。利用经光束整形后的激光光束进行了生物组织切割实验。设计了多组实验观察该激光器在不同功率和移动速度情况下,切割深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该掺铥光纤激光器具有良好的切割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6.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绝缘缺陷引发的放电会导致SF6分解,分解产生的低氟硫化物与设备内的微量H2O和O2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因此,研究SF6分解机理对GIS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部分分解物在采样过程中发生转化,因此,实现SF6分解物的原位检测对于研究SF6分解机理是十分必要的。采用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实现了高压放电空间和时间的精确控制,并利用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产生的空间分辨光谱实现了SF6分解物的原位测量。首先研究证明了飞秒激光不会引起SF6的分解;其次,利用飞秒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通道实现了放电空间和时间的精确控制;最后,发现分解物中包含由于高能电子碰撞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大量S和F的离子和原子。研究证明了基于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可以实现SF6分解物的原位检测,为开展高压放电下SF6分解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7.
滑雪场的雪道坡度信息不仅是雪场规划和建设所需的必要内容,也是滑雪运动员提高成绩、减少运动损伤的重要数据。传统的手动测量方式费时费力,且雪场的低温环境不利于测量人员长时间作业。为了解决滑雪场的雪道坡度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雪道坡度自动提取算法。使用投影高程差滤波、聚类分割等算法对雪场点云进行预处理,获取雪道边缘特征数据。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的拟合算法,用于雪道中线的提取,该算法可根据点云数量信息及坐标信息,自动选择阈值拟合雪道中线,消除了实际应用中部分点云数据稀疏或缺失对中线拟合带来的不利影响。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所得坡度值与多次手动测量平均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2.2%。这一方法对激光雷达在雪场目标上的应用、雪场测绘中雪道坡度计算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8.
以非离子型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制备了一种比表面积为712m2·g-1、孔径6.93nm、孔容1.06cm3·g-1、粒径10μm的介孔SBA-15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考察了各种合成条件对介孔氧化硅微球形貌的影响,对SBA-15介孔微球的合成条件优化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介孔氧化硅微球的生长可以看作一个由微小溶胶粒子发生渐进聚沉、成长为较大溶胶粒子的过程;共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的引入对介孔微球的形成具有辅助作用;合成体系的酸度和晶化阶段之前的陈化条件是介孔微球形成的关键所在。在共聚物的盐酸溶液(1mol·L-1)中,不添加共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仅控制陈化条件于35℃静置24h,100℃水热处理24h,可得到大粒径的介孔SBA-15微球。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醚为主要原料,通过逐步聚合得到新型非离子性两、三嵌段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Di/Tri-PUn),使用红外光谱及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表面张力仪对其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六种非离子性两、三嵌段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其中Di-PUn系列临界胶束浓度数量级可达10-6),产物Di-PU34水溶液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最低可达33.7mN/m,并且在浓度很低时仍具备较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40.
 设计了采用532 nm 种子注入稳频钇铝石榴石(YAG)激光器作为辐射源的基于四通道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瑞利和米散射测风激光雷达系统。介绍了激光雷达的多普勒测量基本原理;给出了雷达系统的主要参数,重点对基于分子后向散射信号的外侧双通道标准具的带宽、自由谱间距、峰值间距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分析,确定了内侧双通道标准具参数;对全系统速度灵敏度、信噪比与探测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可以实现从边界层至对流层高低空一体化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