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数理化   2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递推的方法给出了范德蒙类矩阵与合流范德蒙矩阵的行列式.  相似文献   
92.
采用热重和微商热重(TG/DTA)综合热分析技术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研究了掺入La(NO3)3和Pr(NO3)3的高岭石的热分解过程, 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和Achar微分法对热分析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计算, 得到了高岭石脱羟基反应过程中的控制机理函数、 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分析了2种稀土掺入对高岭石脱羟基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并用Ozawa法对活化能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未掺稀土和掺入Pr(NO3)3的高岭石的脱羟基反应过程均受化学反应模型F3控制, 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07.94和282.86 kJ/mol, 指前因子lnA的值分别为47.8980和44.1718; 掺入La(NO3)3的高岭石脱羟基反应过程控制机理函数发生改变, 受化学反应模型F2控制, 反应活化能为196.02 kJ/mol, 指前因子lnA的值为29.5551. 与未掺稀土的高岭石对比, 掺入Pr(NO3)3后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略有降低; 而掺入La(NO3)3后则显著降低, 分别降低了36.34%和38.30%. 采用Ozawa法验证得到的活化能与Coats-Redfern积分法和Achar微分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3.
通过将pH荧光探针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引入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体系中,使TTA-UC的发射与FITC的吸收重叠,从而实现从TTA-UC到FITC的能量传递过程。TTA-UC由光敏剂四苯基四苯骈铂(PtTPBP)和湮灭剂9,10-双苯乙炔基蒽(BPEA)组成,可以实现“红转青”上转换发光。将上述有机染料负载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形成的纳米胶束内,能够形成比率型上转换纳米探针,并应用于水溶液中的pH检测。光敏剂PtTPBP的磷光发射由于不受pH影响,可以作为构建比率探针的内参比信号。上转换发射强度与光敏剂磷光发射强度之间的比率信号(I507/I770)在pH 5~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这种新型的比率型上转换pH纳米探针为制备基于TTA-UC的比率型检测传感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94.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四芳基咪唑结构的二胺单体4,4’-(4,5-二苯基-(3-羟基-4-氨基苯氧基)苯基)咪唑(PMAPPP),然后分别与5种二酐单体聚合,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得到含羟基聚酰亚胺(HPI)薄膜.接着,对这些薄膜进行450℃热处理,得到相应的热重排(TR)膜材料,并对薄膜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刚性大体积四芳基咪唑结构的引入使HPI膜表现出优异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63~361℃,拉伸强度在98.4~118.3 MPa.热重排后,TR膜的气体分离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TR(PMAPPP-6FDA)的气体渗透性能最佳,即H2 (269.31 Barrer)、CO2 (284.25 Barrer)、O2 (62.75 Barrer)和N2(10.67 Barrer),CO2/N2和O2/N2的理想选择性分别为25.24和5.88,且O2/N2  相似文献   
95.
压电网络复合板的波动特性与隔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琳  宋志强  易凯军 《声学学报》2017,42(2):230-238
在压电网络复合板机电耦合波动方程基础上,首先对在其中传播的弯曲波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压电网络复合板中同时存在两种不同频散特性的弯曲波,电感电阻并联型压电网络复合板中存在的两种弯曲波的频散曲线具有频率转向现象;在频率转向区,弯曲波的衰减常数或达到最大或迅速增大这一结论为压电网络复合板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参考。对压电网络复合板中的能量分析给出了这一结论的机理:即在频率转向区板中的机械能与电能能够进行最大的能量交换;在波动分析的基础上对压电网络复合板的隔声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压电网络复合板隔声曲线上的低谷随外界电感值的变化能够发生移动或者消失,最后结合压电网络复合板的波动频散特性对复合板的隔声机理进行了分析,为设计压电网络复合板的隔声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6.
通过1,2,4-偏苯三酸酐和乙二醇反应合成超支化聚合物,利用合成聚合物分子外围的羧基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反应,在超支化聚合物分子外围引入反应性甲基丙烯酰氧基.研究了树脂组成对感光性和碱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反应物料配比及反应性甲基丙烯酰氧基含量,可以获得较好的碱溶性和光固化性能.  相似文献   
97.
李琳  刘永辉 《光学技术》2023,(6):704-710
针对大气湍流环境下光学元件平面面形PV值测量这一问题。首先建立了一种大气湍流下斐索干涉仪的模型,通过该模型得到1000张干涉条纹图像;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估算PV值的方法,将干涉条纹图像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的特征信息,得到PV值;最后将得到的结果与ASTM计算得到的结果、相位解包裹得到的结果以及BP神经网络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偏差为2.25×10-4λ,较ASTM、相位解包裹以及BP神经网络得到的结果偏差更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抗干扰性强、精度高、运算快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抗大气湍流影响的光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了带有常时滞的离散时间二型模糊双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问题.首先,考虑隶属函数的不确定性,将非线性系统建模为区间二型模糊双线性系统.其次,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提出了区间二型模糊状态反馈控制准则,以保证区间二型模糊双线性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可以通过序列线性规划矩阵方法求解得到.最后,通过数值...  相似文献   
99.
本文采用激光加热基座法生长出一系列掺杂不同Er3+浓度(摩尔分数)的Er∶CaGdAlO4(Er∶CGA)激光晶体,并对制备出的系列晶体开展详细的光学性能研究。结合J-O理论计算和光学性能表征,通过对比吸收光谱中780~840和955~1 020 nm的最大吸收系数、吸收截面、半峰全宽和辐射寿命等,以及荧光发射光谱的发射强度、发射截面和能级荧光寿命等光学性能参数,得到Er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5%。该工作为获得一种有望用于1.5~1.7μm近红外波段全固态激光器的新型激光增益介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
温盐双扩散系统的多平衡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涤明  李琳  黄海 《力学学报》1999,31(1):21-28
采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温盐双扩散系统中的多平衡稳定性在系统中引入非线性状态方程、温通量边界条件和变强迫因子在数值模拟中引入边界拟会坐标系,并按照温盐浮力比λ大于1,等于1和小于1将流场分为温度控制场、温盐均势场和盐度控制场得到了四种稳定平衡状态,特别是,大强迫因子和强非线性影响下的四胞环流对称状态.在对称的定常强迫边条件作用下的流场、温度场和盐度场均为对称分布引入温通量边条件后,对称流场在小干扰下失去对称性,发展为非对称分布,并因为干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非对称性,出现了从对称状态到非对称状态的音叉分叉,得到了a-Ras的稳定曲线及分叉图,并解释了分叉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