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数理化   3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讨论了一类灰色时变离散系统和一类具有时滞的灰色时变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利用比较原理和差分不等式获得了一些简单的代数判据  相似文献   
42.
痕量锗的金膜电极电位溶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3.
本文运用饱和信息维的增减技术对信息获取子空间进行结构上的剖分,用饱和信息维列作为因子列来构造灰色关联空间,将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用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用灰色关联系数来替代隶属度,用关联序来描述信息之间的相关联程度,得到信息资源聚焦的一种新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4.
在新时期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顾客价值链全过程最佳组合质量观念与满足顾客需求的质量经济效益观念,从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三个方面考察质量经济效益并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法来定量地进行评价.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构建一种新型基于聚合酶辅助电致化学发光DNA传感器,利用循环链置换聚合反应、辅助目标mRNA循环以及量子点的信号放大,实现超灵敏检测目标mRNA。将巯基修饰的发卡型捕获探针(Capture DNA,CP)通过Au-S键组装到Fe_3O_4@Au表面,并通过磁性组装到磁控玻碳电极上。目标mRNA存在时,目标mRNA打开发卡CP,与之杂交形成dsDNA;然后加入聚合酶、引物链(DNA1)及碱基,引物链开始扩增,将目标mRNA取代,释放的目标mRNA重新结合CP,引发下一轮扩增循环,使信号循环放大,最后加入TGACd Te量子点标记的DNA2,与打开后的CP末端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在1×10~(-15)~1×10~(-11)mol/L范围内,目标mRNA浓度的对数与ECL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4×10~(-16)mol/L。人体血清样加标回收率为97.2%~102.3%。本方法通过加入聚合酶使目标mRNA循环检测以及结合量子点标记的信号放大协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46.
高会玲  李建平 《分析化学》2008,36(12):1614-1618
合成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进行硅烷化,形成表面带有氨基的磁性Fe3O4纳米复合粒子,再用戊二醛将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抗体(anti-IgG)固定在该磁性粒子表面,通过磁力将其修饰于固体石蜡碳糊电极表面制作成免疫传感器。与标记HRP的二抗体anti-IgG结合,以对苯二酚作为电子媒介体,实现对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定量检测。IgG测定线性范围为2.5~400μg/L,检出限为0.75μg/L。该免疫传感器制作简单,成本低,表面更新方便,可用于临床血清检测。  相似文献   
47.
取代酰肼化合物是制备偶氮化合物的原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和金属形成稳定配合物,对聚烯烃等高分子材料的“铜害”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被称为金属减活剂[1];在照相技术方面,苯酰肼类化合物加入氯化银乳胶层中,可提高其光敏感性,使对比度增大  相似文献   
48.
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传感器在有机小分子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已趋近成熟,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也逐渐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大分子生物传感器中的构建及应用进行综述,包括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质量型传感器等,并对目前分子印迹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生物大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9.
李建平  韩吉华  李英衢 《色谱》1989,7(1):48-50
槐果碱(Sophocarpine,Sop)系从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属于四环的喹诺里西啶类(Quinolizidine)生物碱。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表明,Sop具有平喘、抗肿瘤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该药毒性低,副作用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家兔血浆中Sop的浓度,方法灵敏,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该方法已用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新试剂N-对甲苯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PMPT)的合成。经过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等方法测试, 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试剂与金(Ⅲ)的显色反应, 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金(Ⅲ)的新方法。 在pH3.2~5.8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 该试剂和金(Ⅲ)形成一种稳定的组成比为1∶2的水溶性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12.6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4×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