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数理化   4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代谢组学的整合化发展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组学迅猛发展,自身特点及科研使命决定了其整合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代谢组学经历了内部整合(包括:检测技术整合、多样本整合分析、数据处理方法整合)以及外部整合(代谢组学与其它组学的整合分析).整合化发展增强了代谢组学在其应用领域的科学创新性与说服力.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的整合化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相对论Thomas-Fermi近似下的核半径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超原  邱锡钧 《中国物理 C》1990,14(12):1126-1129
使用QHD-I的相对论核场论模型,在Thomas-Fermi近似下讨论核力作用半径公式 R=R0A1/3,发现理论计算R0的结果与高能α粒子与原子核散射的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13.
对本课题组制备的二肌酸苹果酸氯化铋配合物进行处理,并用离子色谱方法检测样品中的Cl-含量.方法中通过滴加过氧化氢使配合物中的生物配体分解,经过低温灰化,高温灼烧,然后转移定容,稀释100倍,用离子色谱方法检测.选择的离子色谱检测条件为:使用AS11-HC阴离子分离柱,流动相为20 mmol/L NaOH溶液,25μL进样,抑制电导检测器,检测样品中Cl-的含量.本方法的线性范围1~20 mg/L,检出限为2μg/L,检测配合物中Cl-含量的平均值为14.90%.相对标准偏差为0.13%.方法可用于肽类配合物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便携式三聚氰胺快速检测仪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研发了便携式三聚氰胺速检仪,利用纳米增敏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定量检出限为0.5 mg/kg;采用相对测量方式可有效克服测量不稳定性.用于原奶、消毒奶、酸奶、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前处理步骤简单.通常情况,平均单样检测时间小于2 min,仪器检测时间小于30 s,尤其适用于现场快速分析.除了可应用于乳...  相似文献   
15.
对ITER 装置内部线圈(IVC)中,管内矿物绝缘导体(SSMIC)中的无氧铜管在常温、高温下的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纯铜的机械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在常温、高温下均有提高。此结果为ITER 内部线圈导体的设计与性能分析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相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大鼠血浆磷脂的轮廓谱。通过对磷脂轮廓谱的PLS-DA判别分析及14种化合物的定量,考察了中药糖肾方对自发性II型糖尿病鼠磷脂代谢的影响,并对比了糖肾方与西药蒙诺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鼠的血浆磷脂代谢发生异常。糖肾方能够调节糖尿病鼠的磷脂代谢紊乱,蒙诺则加剧了病鼠的磷脂代谢异常。此外,8种磷脂化合物可能成为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弹体斜侵彻多层钢板的结构响应及失效规律,开展了圆形、椭圆和非对称椭圆三种截面弹体对双层钢板的斜侵彻试验,获得了不同弹体的弹道特性和结构失效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弹体斜侵彻过程的弹道特性、动态载荷以及结构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基于空间自由梁理论和弹体动态载荷,给出了侵彻过程中弹体轴力和弯矩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弹体结构强度与失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弹体以正着角水平侵彻多层钢板时,存在一个临界攻角;当攻角小于临界值时,侵彻过程中会出现弹体低头、弹道向下偏转的现象;当攻角大于临界值时,则出现弹体抬头、弹道向上偏转的现象;该临界攻角随着靶板厚度的减小而增大。对于强度高、韧性低的弹体,失效模式为脆性断裂,断裂位置距头部0.72~0.81倍弹长,弹身后部所受横向冲击载荷是造成弹体断裂的主要原因。建立的弹体结构响应模型可准确预测弹体断裂失效及发生位置。此外,在三种截面弹体中,非对称椭圆弹体的断裂位置更接近头部。  相似文献   
18.
关于TLS问题     
魏木生  朱超 《计算数学》2002,24(3):345-352
1.引 言考虑观测线性系统AX=B,(1.1a)其中A∈Cm×n,B∈Cm×d(本文通篇假设m≥n d),分别是精确但不可观测的A0∈Cm×n,B0∈Cm×d的近似,即精确线性系统是A0X=B0.(1.1b)Golub和Van Loan于1980年提出的总体最小二乘问题(以下简称TLS问题)就是求解线性系统AX=B(1.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在Ni(Ⅱ)/SiO_2-Al_2O_3催化剂上丙烯齐聚反应诱导期的成因及活性中心的本质,考察了反应过程中镍离子与丙烯分子的相互作用,发现反应诱导期随着催化剂预抽空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也随着丙烯预处理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ESR、XPS法跟踪考察发现,随着丙烯在催化剂上反应的进行,首先Ni(Ⅱ)被丙烯还原成Ni(Ⅰ)离子.之后,丙烯与Ni(Ⅰ)配位形成不饱和配位离子,形成齐聚反应表面活性中间体,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二、三聚产物也可与Ni(Ⅰ)离子配位,形成三、四聚反应面活性中间体.结果表明在Ni(Ⅱ)/SiO_2-Al_2O_3催化剂上Ni(Ⅰ)离子是丙烯齐聚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在Ni(II)/SiO2-Al2O3催化剂上丙烯齐聚反应诱导期的成因及活性中心的本质, 考察了反应过程中镍离子与丙烯分子的相互作用, 发现反应诱导期随着催化剂预抽空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也随着丙烯预处理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ESR、XPS法跟踪考察发现, 随着丙烯在催化剂上反应的进行, 首先Ni(II)被丙烯还原成Ni(I)离子。之后, 丙烯与Ni(I)配位形成不饱和配位离子, 形成齐聚反应表面活性中间体, 并且在反应过程中, 二、三聚产物也可与Ni(I)离子配位, 形成三、、四聚反应面活性中间体。结果表明在Ni(II)/SiO2-Al2O3催化剂上Ni(I)离子是丙烯齐聚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