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数理化   57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45年   2篇
  1935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一、自然坐标系的选用 力学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直角坐标系,它直观性强容易接受,但不一定简单方便。作为对中学物理的提高,在普通物理中自然坐标系的选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自然坐标系以物体的运动轨迹为轴,它的坐标原点视解题方便在轨迹上指定,坐标轴的正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在自然坐标系中,描述质点运动规律的动力学方程为: F_t=ma_t=mdv/dt 对某些问题的求解(1)式比常用的隔离法方便得多. 如图1所示:长为L质量线密度为ρ的匀质链条放在桌上,桌面与链条的摩擦系数为u。初始时链条静止,下垂部分长为 l[u/(l u)L] 求:链条全部滑离桌边瞬间所具有的速度。 选取自然坐标系根据(1)式有: ρxg-uρ(L-x)g=ρLdv/dt=ρLvdv/dx积分后得: v~2=[(1 u)/L(L~2-l~2)-2u(L-l)]g。 这里所作的计算比隔离法简单得多。在上述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62.
毛地黄毒苷是治疗心脏病的有效药物,它在汞电极上能吸附还原.以1.5次微分吸附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检出限达3.2×10~(-10)mol/L.吸附溶出响应依赖于试液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介质、溶液pH、温度及扫速等因素.不同富集时间,不同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高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毒苷的常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对氧化还原峰,电极反应相似于α,β不饱和羰基的1,2和1,4加成,电极反应可逆.毒苷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3.54×10~(-11)mol/cm~2.  相似文献   
63.
浅海温跃层声散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1988、1989和1992年夏季南黄海海域三站位(水深34米、44米和39米)处的温跃层声脉冲反向散射实验结果。实验用窄带脉冲声源的中心频率分别为120kHz、160kHz和200kHz。实验过程中同时用CTD仪昼夜分段记录温、盐、深参数和分层拖网采集浮游生物样本。作者根据R.Kind关于平面波在任意分布不均匀层系上反射系数谱的计算方法,求出以实测温、盐垂直分布构成的不均匀层系上反射系数谱,得到跃层散射在时域上的数值模拟散射信号,与海上实测记录在时域和幅度进行对比。三年同期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实测跃层散射波到达接收点的时间与按温度剖面所做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符。浮游生物样品分析数据与声信号记录看不出确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声散射主要是海水介质的物理不均匀性引起。  相似文献   
64.
王新波  申发中  于明  崔万照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3,35(3):033003-1-033003-9
微放电是制约航天器微波部件功率容量的主要瓶颈之一。以介质微波部件中典型的介质加载平行板波导为例,基于三维粒子模拟分别对仅考虑外加微波场(情况1)、考虑外加微波场和空间电荷(情况2)以及考虑外加微波场、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情况3)三种情况下微放电演化过程中电子数目、瞬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归一化反射波电压以及介质表面与上金属板之间的间隙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情况3电子分布和介质表面电荷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在微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空间电荷会使微放电达到饱和状态,介质表面电荷则导致微放电饱和状态无法持续,最后自行熄灭。介质表面电荷导致了微放电过程中介质和金属瞬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下降速率不一致,归一化反射波电压幅度随时间变化的包络类似于“眼睛”形状、间隙电压类直流偏置、非对称电子能量分布等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65.
非牛顿流体入口收敛流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基照 《力学学报》1990,22(1):79-85
本文讨论了非牛顿流体的入口收敛流动问题,考虑到粘弹性流体在流动中的粘滑行为,应用最小能原理,导出了扩展的入口收敛流边界流线方程和流体自然收敛锥角方程,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66.
为了分析血液-血管耦合运动所产生血液脉动压力载荷对血管壁应力分布的影响,利用线性化的血液-血管耦合运动方程的Womersley解,导得血液脉动压力载荷下的血管壁Green应变,同时利用Fung的血管壁应变能密度函数,导得相应血管壁应力分布的一般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在脉动流条件下,当考虑血液-血管耦合运动时,血管壁中周向应力最大,轴向应力居中,径向应力最小;血管壁的残余应力将明显减小血管内壁的应力集中;脉动压力载荷将导致血管壁周向应力在一个心动周期中随时间的脉动,而且随着Womersley数α和血管轴向约束参数K~*的增大,血管壁周向应力的脉动将明显加剧,提示在分析动脉重建时必须计及血液-血管耦合运动对血管壁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2-氨基苯甲醇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很重要的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合成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主要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合成2-(芳氨基乙基氨基)苯甲醇类化合物的方法,同时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菌活性。溴乙酰芳胺与2-氨基苯甲醇经N-烷基化反应生成2-[(2-羟甲基苯基)氨基]乙酰芳胺类化合物3,然后经LiAlH4还原生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2-(芳氨基乙基氨基)苯甲醇类化合物5a~5i,产率为76%~95%。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目标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下,大部分显示中等至良好的活性,化合物5e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活性达73.0%。  相似文献   
68.
LFM(线性调频)信号是一类重要的非平稳信号,其完全被初始频率和调频斜率两个参量表征,而LFM信号的检测与估计问题是信号处理中最为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调频信号在时频平面内有较好的聚集性,通常使用时频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和估计.线性正则变换是经典时频分布的广义形式,对LFM信号具有很好的能量聚集特性,在现有的线性正则域Hilbert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需要谱峰搜索而快速检测LFM信号和估计其参数的方法,并且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9.
使用新外推公式和高阶插值算子,为相邻细层提供好的初值,对初值使用磨光算子磨光几次后,再调用V型多重网格法求得该层数值解,构造了基于四阶紧致差分格式的新外推完全多重网格法.数值实验表明,与对比算法相比,新算法迭代次数少、计算时间短、稳健性强.  相似文献   
70.
纳米碳纤维载铂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微结构不同的纳米碳纤维(板式、鱼骨式、管式)载铂催化剂(分别记为Pt/p-CNF、Pt/f-CNF、Pt/t-CNF). 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循环伏安(CV)法分析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比表面积(ESA). 在此基础上, 制备了膜电极(MEA), 通过单电池测试了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铂纳米粒子在不同的纳米碳载体上表现出不同的粒径, 在板式、鱼骨式和管式纳米碳纤维上的铂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分别为2.4、2.7和2.8 nm. 板式纳米碳纤维载铂催化剂作单电池阳极时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其对应的最高功率密度可达0.569 W·cm-2, 高于鱼骨式纳米碳纤维载铂催化剂和管式纳米碳纤维载铂催化剂对应的最高功率密度(分别为0.550和0.496 W·cm-2). 同时, 也制备了碳黑(Pt/XC-72)载铂催化剂. 相比于Pt/XC-72, 纳米碳纤维载体上的铂纳米颗粒有较小的粒径、较好的分散和较高的催化活性, 说明纳米碳纤维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催化剂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