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交通运输   7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61.
城市交叉口交通拥挤最大排队长度估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交通波模型应用于城市道路排队长度估算所存在的问题,评述了累计到达-离去模型应用的优势。通过对累计到达-离去模型的三种变形形式的分析比较,选用出其中的一种模型为基础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城市交叉口交通拥挤最大排队长度估算模型,并通过VISSIM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一改进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2.
文章针对动态车辆路径的特点及模型对其算法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最优路径进行求解,结果显示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提高了全局寻优能力与收敛速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文章阐述了公路灾害对道路网的影响,并针对宁波市江北区公路桥面结冰、下穿道积水及水毁灾害的特点,分析了公路灾害应急管理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64.
公交IC卡信息处理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公交IC卡信息处理方面的运用,设计了公交IC数据仓库结构,提出数据挖掘系统的框架。从公交运营决策者和公交规划者两个角度提出数据挖掘目标,并根据挖掘目标阐述数据分析过程及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65.
公交出行路径蚂蚁算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合公交乘客出行的特点,基于Dijkstra算法站点查询的出行路径选择方法,提出了基于蚂蚁算法的具有最少换乘次数的公交出行路径查询算法.算法利用了蚂蚁寻食出行路径选择的行为特点,通过线路激素强度的更新机制,实现了以换乘次数最少和公交出行站点最少的公交出行路径选择优化目标.算法实际查询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66.
将丹麦B&K2033A信号分析仪与IBM-PC微型计算机联接,建立了一套强功能实时信号分析系统,并应用此系统对沈阳汽车齿轮厂的金杯牌面包车齿轮减速箱进行了噪声、振动测试及信号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及改进生产工艺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67.
基于TSIS二次开发的交通诱导系统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TSIS与VC的接口原理和二次开发流程.给出TSIS二次开发的程序编写基础和RTE.dIl文件的生成方法.根据交通诱导的需要,给出了出行路径诱导、交叉口自适应控制、路段限速的二次开发设计思路和程序设计说明.通过编写TSIS接口函数,完成了示范区域路网交通诱导、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VC和TSIS二次开发的交通出行诱导系统仿真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了TSIS的微观仿真能力,不仅克服了模拟分析方法计算机量大、模拟结果不符合实际交通状况的不足,同时也提高了交通出行诱导系统仿真分析的直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随着桂林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文章立足生态交通的内涵及规划原则,构建了桂林市生态交通规划目标,以实现生态交通发展目标为规划目的,为桂林市交通的系统规划提出自己的方案。  相似文献   
69.
路面狭窄效应是一种负面的交通心理学现象,在布置交通设施时应尽量减小其对路面交通的影响.文章结合调查实例,通过计算路面狭窄效应衰减率,研究了路面狭窄效应对路面交通影响的原理与影响程度,具体探讨了路面狭窄效应与道路宽度、路侧隔离设施高度及路边建筑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护栏的防撞力、最大动态变形量和车辆运动轨迹是护栏防撞性能测试的评价标准。文中基于UG软件建立客车和护栏模型,导入ADAMS软件将波形梁栏板进行柔化,形成刚柔耦合的防撞半刚性护栏,并对波形梁护栏受客车碰撞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不同车速条件下客车与护栏碰撞产生的最大碰撞力和最大变形位移及车轮的侧偏角,仿真结果与护栏的安全性能评价标准值基本一致,表明三维动态仿真的可靠性,也为护栏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