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数理化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型甲醛多孔硅复合传感器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一种简便、快速检测甲醛的新型钯-多孔硅(Pd-PS)复合传感器.采用水热腐蚀法制备多孔硅,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其表面微结构.对多孔硅腐蚀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多孔硅的最佳制备条件.多孔硅经化学浸渍法在其表面掺杂金属钯,进而制成了钯-多孔硅复合传感器.当此传感器被置于含甲醛的混合气体中时,可高选择性结合甲醛气体分子,并产生电信号,其强度与甲醛浓度相关,通过万用表检测其电信号,进而分析其气敏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对甲醛气体敏感,且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对乙醇、氨气、甲醇和丙酮不敏感.此传感器对甲醛浓度的检测范围在0.1~ 6.0 mg/m3之间,检出限为0.1 mg/m3,检测时间为3 min.  相似文献   
32.
电火箭星际航行:技术进展、轨道设计与综合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扬 《力学学报》2011,43(6):991-1019
早在1963年, 钱学森先生在他出版的专著《星际航行概论》中阐述了星际航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电火箭技术在星际航行中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化学推进相比, 高比冲电火箭或电推进技术有望为星际航行任务承载更多有效载荷以及实现更佳航行性能. 与此同时, 与电火箭技术应用相关的连续推力轨道分析与优化设计为航天轨道力学注入了新的研究内容, 并指导着电火箭星际航行的未来发展. 该文将依次介绍电火箭技术进展、连续推力轨道设计以及电火箭星际航行的综合优化问题, 力图描述电火箭应用于星际航行的基本内容与实现途径以及应用于载人深空飞行的设想.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2011年第3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冠军团队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的设计方法与结果.设计方法包括总体设计思路、小推力转移轨道优化方法、小推力轨道简化模型、行星引力辅助序列设计、小行星搜索方法等.给出了具体设计步骤以及初步和最终的设计结果.最后,总结了从此次设计过程中获得的若干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34.
RuO2/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RuO2/TiO2复合光催化剂, 以紫外灯为光源, 直接耐晒黑G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 研究了RuO2/TiO2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掺杂量ω(RuO2)为0.16%、煅烧温度500 ℃、催化剂投加量为5.00 g·L-1时, RuO2/TiO2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 直接耐晒黑G降解反应遵从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 测得反应速率常数为4.94×10-3 mmol(L·min)-1和吸附常数14.2 L·mmol-1.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Offner分光光学系统分析,给出了快速计算初始结构参数公式,根据算得的初始结构参数优化出一套适用于短波红外(1 000~2 500 nm)的分光光学系统,设计的光学系统相对孔径大(F/#2.2)、光谱分辨率高(优于10 nm)和入射狭缝长(12 mm),在整个波长和视场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MTF均大于0.5。完成的成像光谱仪整机体积小,重量轻(小于5 kg),仪器测试结果表明,全光谱范围内光谱线性好,光谱标定后波长精度优于4 nm, 通过对不同波段分辨率测试,全波长范围内光谱分辨率与设计相符,动态成像实验表明, 光谱图像清晰并且光谱数据质量佳。  相似文献   
36.
田莉莉  陈杨  刘建龙  郭凯  周可雅  高扬  刘树田 《中国物理 B》2016,25(7):78401-078401
According to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s, there exist two kinds of coupled 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SPPs), the symmetric and anti-symmetric mode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3D) subwavelength spoof–insulator–spoof(SIS) waveguide. We study the dispersion and excit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coupled SSPPs supported by the 3D SIS waveguide. The evolution of the dispersion with the thickness and gap width of the waveguide i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and we give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coupling mechanism. Specially, based on the coupling mechanism,we design a zipper structure, through which the excit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anti-symmetric coupled modes can be realize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37.
高扬  张学如  王玉晓  宋瑛林  刘树田 《中国物理 B》2010,19(12):124201-124201
This paper studies a small f-number metallic lens with depth-modulated slits.Slits filled with dielectric between silver plates are designed to produce desired optical phase retardations based on the particular propagation properties 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in nanostructures.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is structure is performed throug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dielectric lens,the metallic lens can be used as a pure phase element without energy loss brought by the light refraction at curved surfaces an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he focusing performance is consequently improved,with larger diffraction efficiency than that of the same shaped dielectric lens.  相似文献   
38.
高扬  王超 《运筹与管理》2017,26(3):43-53
基于Corwin和Schultz(2012)提出的有效价差的High-Low估计,结合价格极值信息得到新的一阶矩条件,构造了有效价差的广义矩估计。随后通过随机数值模拟比较了基于价格极值的广义矩估计(GMM)与Roll的协方差估计、Bayes估计以及Corwin和Schultz的High-Low估计在多种不同状态下的估计精度。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无论在交易连续的理想状态下还是交易不连续且波动率相对不高的非理想状态下,GMM估计的精度均高于其余三种估计;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例分析,也表明GMM估计的估计精度优于其余三种估计。因此,GMM估计为度量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高扬 《力学学报》2021,53(4):929-943
以石墨稀为代表, 二维材料有着诸多优异的性质, 在下一代电子器件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绝大多数关于二维材料的研究都集中在其电子学和光学的性质和应用, 对于其力学性质的研究则相对欠缺, 而力学性质在二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原子力显微镜是低维材料力学性质表征的主要手段, 例如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压痕技术.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维材料的基本背景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进一步展示了纳米压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背景, 并回顾了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二维材料面内力学性质的相关实验和理论工作, 同时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在表征二维材料力学性能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及来源. 由于二维材料展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 纳米压痕技术在能够很好地测量二维材料面内力学性质的同时, 对于二维材料层间力学性质表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埃(?)压痕技术, 该技术能够将形变尺度控制在0.1 nm以内, 从而精确地表征和调控二维材料的层间范德华作用力, 即层间力学性质. 作者在第三部分介绍了通过埃压痕技术表征和调控的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层间力学性质. 最后简要介绍了范德华异质结材料的基本性质, 探讨了埃压痕技术在该材料力学性质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阈值策略(TP)研究了带有扩散的单物种生态模型的控制问题.利用一致持久性理论和Filippov理论方法,得到了新模型的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定理.通过使用耦合系统的图论方法和构建Lyapunov函数思想,得到了新模型的正平衡点唯一且全局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推广了文献[6]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