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数理化   9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在沉降炉上制备了不同燃烧气氛、不同燃尽程度的半焦,采用低温氮吸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其孔隙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所取的半焦试样均具有完整且连续的孔结构体系;但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O_2/CO_2气氛下半焦试样的孔结构参数及其分形维数均小于相同O_2浓度的O_2/N_2气氛下的情况;两种气氛下煤焦的燃尽过程中,孔隙结构参数(S_(BET)、V_(BJH)和d_(pore))随燃尽率的增加均呈减小趋势;SEM图像的定性分析结果与N_2吸附的定量测量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O_2/CO_2气氛下煤粉的孔隙结构与其燃烧特性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在pH 6.4的磷酸盐介质中,有铜(Ⅱ)存在时,由反应体系水杨基荧光酮(SAF),β-环糊精(β-CD)及乳化剂OP所产生的荧光,由于铜(Ⅱ)与SAF反应生成了配合物而产生猝灭现象,而且荧光强度的减弱程度与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24 mg·L-1以内呈线性关系.荧光检测系在激发波长(λex)365 nm和发射波长(λem)523 nm条件下进行.基于上述事实,提出了测定痕量铜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应用此方法测定自来水中痕量铜时,测得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平均相对标准偏差(n=6)为0.24%.  相似文献   
43.
一类马尔可夫链方程的求逆过程进行研究,该求逆是用该类马氏链解析地研究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的关键环节,研究给出了该类矩阵逆矩阵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44.
柚子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柚子皮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柚子皮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62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1种组分,占挥发油组分总量的50.0%。主要成分是β-蒎烯、4,4A,5,6,7,8-六氢-4,4A-二甲基-6-(1-甲基亚乙基)-(4R-顺)-2(3H)-萘酮、氧化芳樟醇、(E,E)-3,7,11,15-四甲基-1,6,10,14-十六碳四烯-3-醇。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以烯丙基咪唑鎓β-环糊精(AI-β-CD)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优化制柱条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整体柱固定相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D,L-酪氨酸为分析物对整体柱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固定相成功键合到毛细管内,并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同时该整体柱具有较强的对映体分离能力及稳定性。应用毛细管电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手性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对映体进行分离,分离度为2.25。  相似文献   
46.
裂解气中NO,AsH_3,COS等杂质的色/质联用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永杰  李英杰  张维冰  吕自立 《色谱》2001,19(4):338-340
 以气相色谱 /质谱 (GC/MS)的选择离子监测 (SIM )测定方式对裂解气中的一氧化氮、砷化氢、羰基硫、硫醚、硫醇等杂质进行了测定。针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烷、乙烯及氮气对一氧化氮测定的干扰 ,分别采取色谱分离和扣除响应的方法对其予以排除。考察了裂解工艺气物流对所选择离子的测定的干扰情况。对实际工艺气中的上述杂质进行了测定 ,结果一氧化氮的检出限为 10 0nL/L。  相似文献   
47.
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钴为钴源,去离子水做溶剂合成前驱体,采用压力诱导的方法将前驱体注入到阳极氧化铝模板(Anodized Aluminum Oxide,AAO)的纳米孔道内,经加热处理后,在模板的纳米孔道内合成了具有微孔结构的一维磁性中空碳纳米纤维(magnetic hollow carbon nanofibers,MHCFs),使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样品进行表征,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分析仪对改性前后产物进行性质考察,结果表明,合成的MHCFs呈中空状,直径约为200 nm,石墨化程度较好,MHCFs上均匀分散着Co2 C纳米颗粒,其晶型为面心立方晶系,磁性为超顺磁性,利用磁性可以将其分离.使用过氧化氢对产物进行改性,考察pH值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吸附行为,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达到98.78;,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8.
以丙烯胺-β-环糊精(Allylamine-β-CD)为功能单体,采用一步键合法制备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整体柱,并考察了整体柱的制备条件。在毛细管电色谱(CEC)模式下,以苯丙氨酸为对象,考察了整体柱的分离能力,同时考察缓冲溶液pH,柱温,分离电压对拆分的影响。苯丙氨酸的拆分达到了基线分离,并在优化条件下,应用整体柱对盐酸去甲苯福林和愈创甘油醚对映体进行拆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同时,以硫脲为电渗流标记物,测得整体柱的理论塔板数达87488板/m,并且可持续使用16 h,可间歇使用3个月以上,仍具有良好的柱效。  相似文献   
49.
采用钙基废弃物———电石渣煅烧后脱除HCl。在煅烧/氯化反应器上研究脱氯反应温度、HCl体积分数、颗粒粒径和煅烧温度对电石渣脱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在700℃时取得最高氯化转化率;脱氯反应温度高于650℃后,电石渣氯化转化率均高于石灰石,电石渣高温脱氯更有优势。电石渣氯化转化率随反应气氛中HCl体积分数提高呈线性增长。随电石渣颗粒粒径增大,氯化转化率缓慢降低。高于900℃的煅烧温度不利于电石渣脱除HCl。煅烧后电石渣分布在2~10 nm的孔隙较多,氯化后分布在此孔径范围内的孔容和孔面积分别降低了56.2%和62.2%,2~10 nm孔隙是煅烧后电石渣吸收HCl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50.
介孔SiO2是一种轻质纳米非晶固体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小等特性,而被用作催化剂载体、高效绝热材料、气体过滤材料和高档填料等,尤其是单分散介孔SiO2在高科技领域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目前制备介孔SiO2的方法很多,气相法、化学腐蚀法、沉淀法、微乳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等[2-4].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水热法具有实验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粒径可控、粒子分散性好等特点,是制备单分散介孔SiO2 的有效方法之一,而被广泛应用[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