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数理化   3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5-三苯甲基-5,6,7,7a-四氢噻吩[3,2-c]吡啶-2(4H) 酮为起始原料,依次经酯化、脱保护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17个新型的N-(2-氧代-2-苯基乙基)-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酯(1a~1q);并以2-溴-1-环丙基-2-(2-氟苯基)乙酮合成了新的普拉格雷衍生物(6),其结构均经1H NMR和MS(ESI)表征。并通过“ADP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的药效学模型初步评价了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表明:1f, 1p, 1q和6对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6在低剂量(3 mg·kg-1)下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82.
刘磊  李元  钱芸生  常本康 《应用光学》2006,27(6):546-551
为了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夜视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作战效能,避免在野外实测微光夜视仪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微光成像夜视系统阈值探测理论和视景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集计算和仿真功能于一体的应用软件,提出了采用三维视景仿真软件作为夜视系统性能评估工具的新方法。该软件可以实现对微光夜视系统夜间成像的仿真和视距的评估。以三代微光夜视观瞄系统为试验对象,对其在不同夜间环境下进行了性能评估和野外测试。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证实了该评估方法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83.
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优化团簇基态结构近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团簇基态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引进生物进化的机制,从而显著提高优化效率,取得良好效果.一般地说,优化团簇基态结构是困难的,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其主要原因是团簇的亚稳结构非常丰富.对于包含十...  相似文献   
84.
CBS-Q and G3 methods were used to generate a large number of reliable Si--H, P---H and S--H bond dissociation energies (BDEs) for the first tim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i--H BDE displayed dramatically different substituent effects compared with the C--H BD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H and S--H BDE exhibited patterns of substituent effect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N--H and O--H BDE.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ncreasing the positive charge on Si of XSiH3 would strengthen the Si--H bond whereas increasing the positive charge on P and S of XPH2 and XSH would weaken the P---H and S--H bonds. Meanwhile, increasing the positive charge on Si of XSiH2^+ stabilized the silyl radical whereas increasing the positive charge on P and S in XPH" and XS* destabilized P- and S-centered radicals. These behaviors could be reasonalized by the fact that Si is less electronegative than H while P and S are not. Finally,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pin-delocalization effect was valid for the Si-, P- and S-centered radicals.  相似文献   
85.
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理,以7-硝基-2,1,3-苯并恶二唑为识别基团,苯并噻唑染料为信号表达基团,合成一种荧光增强型的硫化氢荧光探针。经光谱学测试和生物学细胞实验证实,相对于其他测试物质(CO2-3,F-,Cl-,Br-,I-,H2PO-4,NO-3,OAc-,HCO-3,SO2-4,SO2-3,Cl O-,Ca^(2+),Cu^(2+),Mg^(2+),Zn^(2+)),该探针对H2S呈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当H2S加入到探针溶液后,溶液呈现出蓝色荧光,在467 nm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同时,加标回收实验证实,探针1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硫化氢的性质分析和测定,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刘磊  张萍  李媛  董玉环 《结构化学》2002,21(5):545-548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6H25NO2S, Mr = 415.53。晶体为三斜晶系,P 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 = 9.299(3), b = 10.134(3), c = 12.455(4) ? a = 98.457(5), b = 106.143(5), g = 103.843(5), V = 1065.7(6) 3, Z = 2, Dc = 1.295 g/cm3, F(000) = 440, m = 0.175 mm-1, R = 0.0406, wR = 0.1064。晶体结构显示,化合物中七员环呈类椅式构象,b-内酰胺环近似梯形。  相似文献   
87.
各种金属参与的水相Barbier-Type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谭翔晖  赵晖  侯永泉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2004,24(9):987-1003
详细地概括了各种金属和金属盐参与的水相Barbier-Type反应,对反应机理以及反应的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此外,还对水相Barbier-Type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88.
煤燃烧排放出大量有毒气体,2000年燃煤发电厂NOx排放为2.9×107 t ,预计2010年加上燃油产生的NOx,中国的NOx总排放量可能超过1×108 t[1].中国酸雨污染也正在由过去的硫酸型向硫硝酸混合型转变[2],这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已经采取了诸如低NOx燃烧器、分级配风、火上风 (Over Fire Air) 、再燃等技术措施降低NOx排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再燃技术是降低NOx排放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它将炉膛分为主燃区、再燃区和燃尽区.燃料分级送入炉膛,在主燃区火焰上方喷入碳氢燃料,以建立贫氧富燃料区促使主燃区生成的NOx还原为无害的N2 [3,4],最后送入燃尽风以进一步燃尽燃料.国内外研究者围绕再燃脱硝运行参数、同相和异相还原机理做了大量研究[4~8],而国外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高级再燃技术,是再燃技术与氮催化射入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更有效的NOx控制技术[7,9],脱硝率可达85%以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0~13],目前,中国对高级再燃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89.
本文利用UB3LYP/6-311++g(2df,2p)//UB3LYP/6-31+g(d)方法,首次就对位取代薁系列化合物(Y-C10H8X-H)的X-H(X=CH2, NH, O)键离解能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发现,除了6-取代-2-甲基薁,取代基对薁X-H键离解能的效应与苯大致相同。然而,由于薁结构中固有偶极矩与不同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相互作用,对位取代的羟基薁和氨基薁的反应常数( )变化非常显著。利用GE/RE和SIE理论方法,研究发现虽然基态效应在决定净取代基效应的大小中起了一定作用,但取代基效应主要来源于自由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2-吲哚基嗯唑啉和噻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2-吲哚基噁唑啉和噻唑啉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同时测试了它们的生物活性.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对各种植物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噻唑啉化合物要优丁噁唑啉,其中2a和2b在50 mg/L时,对茄棉疫,油菜菌核和芦笋茎枯呈现出100%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