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数理化   3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离子液体-水的混和溶剂中,纳米TiO2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闫智英  刘强  郑文君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11):2055-2060
以钛酸正丁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低温水热方法,以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和水为混合溶剂,制备了锐钛矿相的纳米二氧化钛。产物经XRD,TEM,N2吸附-脱附等表征,结果表明与纯水相比,混和溶剂中制备的二氧化钛具有较高的纯度,结晶度和热稳定性,且缩短反应时间到24 h,所得颗粒尺寸10 nm与在纯水中反应48 h所得颗粒尺寸7 nm相当,说明离子液体的存在可促进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结晶和生长。另外,该产物表面积可达238 m2·g-1。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该产物对甲基橙水溶液的光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TiO2对甲基橙降解作用优于商业P25二氧化钛。  相似文献   
92.
董奎  刘强  吴骊珠 《化学学报》2020,78(4):299-310
过渡金属催化的脱氢偶联反应是一类高效的化学键构筑方式,但通常需要当量甚至过量的氧化剂以移除脱氢过程产生的电子及质子,其氧化剂残渣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放氢交叉偶联(CCHE)反应摒弃了传统脱氢反应中当量氧化剂的使用,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碳-氢或杂-氢键直接交叉偶联且唯一副产物为氢气,不仅避免了因原料或产物对氧化剂敏感而发生的副反应,而且在规模化生产中具有很高的附加值,是一种更加绿色的合成策略.本综述从放氢交叉偶联反应机理、化学键构筑类型以及反应延伸等角度归纳并介绍了近年来放氢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水溶性钯-膦配合物PdCl2(TPPTS)2催化1-己烯加氢反应,考察了两相催化体系中添加表面活性剂CTAB,膦配体TPPTS,以及溶液pH值等对反应的影响,证明了1-己烯加氢反应中有一诱导期.反应中涉及两种催化活性物种.一种是由PdCl2(TPPTS)2还原生成的低氧化态催化物种,它在一定的CTAB浓度下,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另一种是被TPPTS或H2还原形成的钯黑.根据PdCl2和TPPTS反应过程的31PNMR研究,对PdCl2(TPPTS)2分子中Pd被还原和TPPTS被氧化提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4.
通过简单的自由基聚合作用,首次采用单体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和乙烯基磺酸钠合成了一种新型聚合物.采用IR,1H NMR,动态光散射、表面技术等技术对高聚物进行了表征.该聚合物粒子具有合适的尺寸和很好的微乳化稳定性.按油水比为1∶2,制备稳定的PD-co-SVS水溶液和石蜡油的微乳液,然后通入CO2气泡能快速破乳.在60℃通入,已破乳的PD-co-SVS石蜡油微乳液又很容易被乳化.通过通入CO2气泡和N2,PD-co-SVS石蜡油微乳液的乳化和破乳过程可逆又可重复.这种微乳液可在绿色工业材料的商业使用过程中将会有非常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
将磷酸三(β-氯乙基)酯(TCEP)作为锂离子电池阻燃剂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循环伏安、差热分析(DTA)和电子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电解液1mol/L LiPF6 EC DMC(质量比1/1)中添加7.5(wt)%TCEP时TCEP的分解电位、分解温度和电池100次循环后的负极表面形貌,用高温测试和电化学测试手段考察了电解液中添加3(wt)%和7.5(wt)%TCEP对电池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CEP含量为7.5(wt)%时,电解液的分解电压为4.7V,电解液差热分析(DTA)曲线分别在250、280和320℃出现TCEP的三个分解吸热峰,电池循环100次后表面形貌良好。在150℃环境温度下对电池进行的耐高温测试表明,电池温度在147~155℃上下波动,且TCEP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极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阻燃剂。  相似文献   
96.
康帅  刘强  钟振祥  张现周  史庭云 《物理学报》2006,55(7):3380-3385
在球坐标下采用基组展开方法计算了均匀磁场中的氢原子高Rydberg态能谱和振子强度谱.径向和角向均采用高阶B样条基组. 径向采用B样条基组能很好地描述束缚态与连续态的耦合;角向采用B样条基组有效地减少了基组维数,计算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用上述方法计算了磁场中氢原子Rydberg态-40cm-1到零场电离阈的高精度抗磁谱并与已有理论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该方法适用于低于离化阈的所有能区的精确谱计算并易于推广到非氢原子、交叉场中的原子以及高于离化阈的正能区光谱的计算. 关键词: 氢原子 B样条基组 能谱 振子强度谱  相似文献   
97.
针对大学生工程素养能力培养构建以物理演示拓展工程应用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和学生组建的教学仪器研发团队,研发教学仪器辅助大学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使学生将物理学理论与工程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拓展实验原理在科研、检测技术中的实际应用,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低年级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提早受到专业知识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8.
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在应变幅比为R=–1的循环载荷条件下,扩散焊纳米铜/铝双层薄膜内部孔洞形核、生长以及闭合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在循环载荷条件下,孔洞主要在铜/铝双层膜的铝侧内部形核,且有孔洞Ⅰ和孔洞Ⅱ两种演化方式.孔洞Ⅰ在铜-铝相互扩散形成双层膜时在因柯肯达尔效应所产生出的空隙缺陷位置处形核,这种形核方式下,空隙缺陷形成空位后,空位在铝侧无序结构内部向铜原子数相对密集的区域移动.当空位聚集形成孔洞时,孔洞在固定位置生长.孔洞Ⅱ在压杆位错被克服所形成的空隙缺陷位置处形核,在铝侧形核后的孔洞没有发生移动.与孔洞Ⅰ相比,孔洞Ⅱ在应变加载过程中孔洞形核时的应力大、孔洞生长速度较快且尺寸稍大,在应变卸载阶段孔洞闭合速度也较快.两种孔洞在形核、生长和闭合过程中有两方面的共同特点:1)两种孔洞都是在铝侧无序结构内部的空隙缺陷处形核. 2)两种孔洞在其生长、闭合过程中外形变化相同.在孔洞生长阶段,两种孔洞在外形上都是先沿应变加载方向拉伸长大,然后沿与应变加载相垂直的方向长大,最后趋向球形发展.在孔洞闭合阶段,两种孔洞在外形上首先沿应变加载方向压缩成椭球状,然后沿与应变加载相垂直的方向从孔洞两端向孔洞中心闭合消失.在随后的循环加载过程中,孔洞消失位置处没有再次出现新孔洞,而是在铝侧其它位置无序结构内部的空隙缺陷处形核.  相似文献   
99.
刘传振  白鹏  王骥飞  刘强 《力学学报》2019,51(4):991-997
乘波体因其高超声速阶段的高升阻比性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其本身的诸多性能缺陷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密切锥乘波体设计 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乘波体外形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生成效率. 本文以弥补乘波体性能缺陷,提高乘波体设计灵活性为目的, 拓展了密切锥乘波体设计方法,推导设计方法中激波出口型线、流线追踪起始线与平面形状轮廓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并使用一个微分方程 组给出了具体的数学表达,奠定了定平面形状乘波体设计的理论基础. 通过介绍此微分方程组的数值求解过程,并分析应用此关系的注意 事项,本文提出了给定前缘线平面形状的密切锥乘波体设计方法. 根据此设计几何关系,以渐变前缘、弯曲前缘和双后掠等为例生成定平 面形状乘波体外形,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这几类外形的流场,通过流场分布与设计曲线的比较,说明通过此方法设计得到的乘波体 外形保持了高超声速状态的乘波特性,并可以方便的控制平面形状,为提高乘波体的设计灵活性、改善性能缺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
针对现有涡旋压缩机涡旋齿设计过程复杂,等壁厚涡旋齿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文基于法向等距线法,提出全啮合涡旋齿型线的设计方法;由此方法得到了一种新型全啮合渐变壁厚的涡旋齿,其中心和外圈分别由基圆渐开线和变径基圆渐开线组成;建立了所提出的涡旋齿的几何理论。采用数值模拟得到了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腔流场和涡旋齿的应力和变形,比较了所提出的渐变壁厚涡旋齿和传统的等壁厚涡旋齿的不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涡旋齿对介质的增压过程快,压缩比大,涡旋齿应力和变形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