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平管段塞流气弹区液膜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汉洋  郭烈锦 《化学工程》2006,34(11):25-28,63
为了研究气液段塞流相界面的结构特征,采用了双平行电导探针技术对水平管内段塞流气弹区的液膜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基于一维双流体模型导出液膜厚度的控制方程,该方程对液膜厚度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结合液膜厚度计算模型提出了计算段塞流的机理模型,该段塞流机理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液相表观速度较高而气相表观速度较低的段塞流,机理模型中忽略液膜非平衡性时得到的平均液膜厚度和气弹区长度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62.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温度为450~500℃时,反应时间为20 min,压力在24~26 MPa,以K2CO3和Ca(OH)2为催化剂(助催剂),对纤维素在超临界水中的气化制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K2CO3和Ca(OH)2都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并且加入量存在一最佳值.加入0.2 g K2CO3时,H2产率为9.456 mol·kg-1,约为不加入催化剂时的2倍,加入1.6 g Ca(OH)2时,H2产率为8.265 mol·kg-1,比加入K2CO3时的产氢效果稍差,但仍然是不加入催化剂时的1.7倍.K2CO3和Ca(OH)2混合使用时效果更佳,产氢量约为不加入催化剂时的2.5倍,比单独加入K2CO3和Ca(OH)2时也要分别提高25%和45%.同时随着温度的提高,H2的产率上升而CH4的产率下降,说明甲烷化反应在低温下为主要反应,温度的提高会促使CH4与水反应生成H2和CO2.  相似文献   
63.
卧式螺旋管气液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种不同尺寸的卧式螺旋管内进行了油-气、气-水两相流和油-气-水三相流摩擦阻力的实验研究,在对实验结果和前人有关研究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各流动条件下摩擦阻力的计算公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64.
玉米芯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制氢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芯为原料,羧甲基纤维素纳(CMC)为添加剂,利用连续管流反应器,在反应压力为22.5MPa~27.5MPa、反应器壁温为550℃~650℃、反应停留时间为0.33min~0.67min、物料浓度为3wt%~6wt%的条件下,对玉米芯超临界水气化制氢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得到实验条件范围内玉米芯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最佳反应参数,同时对气化过程主要操作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温度对气化影响最大,高温度有利于产氢,气化制氢的最佳压力为25MPa,反应停留时间越长气化越完全,低浓度生物质比高浓度生物质更容易气化。  相似文献   
65.
气淮两相流流型BP网络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客观、自动识别一直是工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本以U型科垂直上升段内空气水两相流为例,采用压力、压差波动的不同特征参数的组合,深入研究了对流型自适应BP网络识别的准确率的影响,获得了能够满足工种精度要求的参数波动特征组合方式,本的结果表明,该方法需要建立大量的流型特征的数据库,适用于流型的离线识别。  相似文献   
66.
关宇  郭烈锦  裴爱霞 《太阳能学报》2007,28(10):1140-1145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以碱性化合物K_2CO_3和Ca(OH)_2以及Ru/C为催化剂,对木质素在超临界水中的气化制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都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其中Ru/C的效果最佳,几种催化剂混合使用的效果要比单独一种催化剂使用时好,但是其提高的幅度不很明显。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H_2和CH_4的产气量以及氢转化率等都相应的升高。  相似文献   
67.
制冷剂闪蒸喷雾冷却(CSC)已经成为激光治疗葡萄酒色斑等皮肤病手术中的标准冷却辅助手段。为优化喷嘴设计,进一步增进冷却效率和改善治疗效果,搭建了制冷剂闪蒸瞬态喷雾冷却实验台,设计了8个不同内径和长度的直管型喷嘴,采用先进的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热电偶测温方法,应用杜哈梅尔定理计算表面热流密度,定量研究了不同喷嘴对冷却表面传热特性的影响,并对其传热规律和雾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此外,提出了评价喷嘴冷却效率标准,给出了采用不同几何尺寸喷嘴时冷却表面换热量随喷雾距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8.
基于边界层理论,针对管内变物性湍流流动,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数值模型,对超临界压力下水在直管内的湍流强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该数值模型不仅能正确地反映超临界工况下压力、质量流速和壁面热通量等参数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而且整个计算过程简洁而高效;计算中分别应用了两种均由Jones和Launder提出的低Reynolds数k-ε湍流模型(JL模型),发现JL1模型(c_1=1.55)适用于常物性管流,但在模拟超临界工况时计算值比实验值偏低很多;JL2模型(c_1=1.45)明显高估了常物性管流的传热系数,但在模拟超临界工况时在大部分参数范围内有着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9.
空气-水两相流压差波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20  
两相流的压差波动过程包含了关于流动的大量信息,是实现流动监测与控制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研究了U形管垂直上升估空气-水两相流压差波动过程的统计和分形特征,着重分析了压差波动过程的均值,均方根、分维数随折算气速和液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这些特征参数都与流型有密切的联系,但据此识别流型缺乏实用性。均方根在低液速 下随气速的气速的变化体现了流型的转变,高液速时则不明显。相关研究根据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识别流型的方法不具有普适性。实验发现环状流区高气速时的压差波动分维数大于1.5,在其它流型内都小于1.5。同时,折算液速的大小强烈影响压差波动的混沌特性。  相似文献   
70.
气液两相流压差信号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针对混沌现象的3个主要特征指标-分级数,Lyapunov指数和预测误差,系统地阐述了一种对时间序列进行非线性处理的方法,通过对气液两相流压差信号的分析处理,证实了气流两相流中存在的着混沌现象,并在重构相空间中清晰的再现了动力特性,结果表明这种新颖的方法对研究两相流形成的机理和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