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直接超滤、气浮/超滤两种工艺对微污染高藻水库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气浮/超滤组合工艺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直接超滤工艺;组合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60%和50%,对嗅味物质土臭素的去除率为42%,对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前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1%和99.7%,而对浊度、叶绿素a的去除率则接近100%。  相似文献   
122.
含藻水库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研究了硫酸铝、聚硅酸铝和三氯化铁对含藻水微囊藻毒素的去除规律,发现三种药剂对色度、浊度等常规指标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三氯化铁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能力强于硫酸铝和聚硅酸铝;投加混凝剂可导致藻体胞内藻毒素的释放,并影响着胞外藻毒素的混凝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3.
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考察组合工艺连续稳定运行条件下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浊度、TOC、UV254和CODMn等常规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95%、90%、90%和85%;总硬度、总碱度、溶解性总固体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86%和91%,总脱盐率在95%以上;色氨酸、酪氨酸、SMPs、富里酸、类腐殖酸等荧光类有机物及消毒副产物前质消减率达到了88%和50%以上。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主要集中在纳滤单元,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和超滤单元对原水浊度和大分子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能为后续工艺减轻操作压力。定期对超滤、纳滤膜进行清洗可有效恢复工艺各项参数,延长膜工艺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4.
自然水体中腐殖酸类天然有机物(NOM)在水厂氯化消毒过程中会生成卤代消毒副产物,因此腐殖酸的有效去除对于消减消毒副产物、提升饮用水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级氧化技术因其独特的除污染效能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臭氧和紫外的两种高级氧化技术进展,介绍了高级氧化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联用工艺,比较了各种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该技术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5.
采用1 m^3/h中试装置高锰酸钾预氧化-微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并考察了对水中污染物的强化去除效能及对膜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有效提高超滤系统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且高锰酸钾投加量在0.5 mg/L时组合工艺运行效果达到最佳。此外,高锰酸钾可以改善膜渗透性能,延缓了跨膜压差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126.
针对PP-R管内壁藻类滋生导致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问题,论述了PP-R给水管内壁藻类滋生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分析了管内壁的藻类种类,并提出了相关处理措施及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应强化饮用水加氯消毒工作;室内给水管道可选择薄壁不锈钢管、铜管等管材;建议使用绿色或灰色PP-R管,以抑制藻类生长。这些措施及建议可为其他供水企业处理同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针对传统溶气气浮(DAF)工艺中气泡对絮体颗粒捕集、黏附效率低,泡絮体黏附不稳定等问题,基于泡絮碰撞黏附理论,研发了集逆向流与同向流于一体的DAF工艺(CCDAF)。该工艺溶气水分两次投加,接触室分为碰撞接触室和黏附接触室。试验结果表明,CCDAF工艺显著提高了泡絮黏附效率和泡絮体稳定性,对浊度、藻类平均去除率达到96.4%、96.50%,出水颗粒物以2~7 μm粒径为主。工艺主要去除大分子、疏水性有机物,CODMn、UV254、DOC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7.6%、46.3%和32.11%,CCDAF比同向流及逆向流DAF除污染效能更加显著。泡絮黏附机理分析表明,CCDAF工艺逆向流碰撞区主导作用机制为碰撞黏附及共聚作用,同向流接触区为碰撞黏附及网捕、包卷和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128.
无锡自来水事件的城市供水应急除臭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7年5月28日起,无锡市自来水南泉水源地的水质突然恶化,造成自来水臭味严重.经水质分析,产生臭味的物质是硫醇、硫醚类化合物,其中的主要致臭组分是甲硫醇.根据此类化合物易被氧化、不易被吸附的特性,应急处理采用了在取水口投加高锰酸钾,再在净水厂内絮凝池前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应急处理工艺.取水口投加的高锰酸钾可以在输水过程中氧化可氧化的致臭物质和污染物,水厂内投加的粉末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可吸附的其他臭味物质和污染物,并分解可能残余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根据水源水质情况和运行工况进行调整,并逐步实现了关键运行参数的在线实时检测和运行工况的动态调控.在应急处理措施实施后,自来水臭味问题立即消除.后经自来水监测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对出厂水的多次检验,水质达到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毒理学项目全部合格,无锡市从6月4日起宣布恢复正常市政供水.以上应急处理技术成功应对了本次无锡水污染事件,并为应对类似的水污染突发事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9.
随着季节性藻华事件的频发,越来越多的给水厂将气浮工艺应用到水处理中。以国内4套典型给水厂的气浮设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速摄像机等评估气泡特性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进行气浮设备的性能评估及运行能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浮设备整体运行情况基本正常,各水厂气浮设备的溶气效率为58.4%~78.7%,气泡平均粒径均低于30μm,气泡稳定时间大多在240 s以上;对浊度和藻类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50.70%~77.66%和77.41%~86.31%,对TOC、UV254、CODMn的去除率不高,但可以起到减轻后续工艺单元运行压力的作用;同时,气浮工艺运行产生的较高电能和药剂消耗,能够通过其他指标的降低相互抵消,投资成本仅增加了0.024~0.030元/m3。综合考虑运行性能、经济性和出水水质等因素,气浮工艺对城镇给水厂处理低浊高藻水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