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工业技术   8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渠道不同粒径组泥沙的输移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以灌区实测水沙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悬沙垂线分布,提出泥沙输送的条件,进一步分析不同粒径组泥沙的输移特性及对渠道泥沙淤积的影响。指出粗沙是造成泥沙淤积的关键.阐述不同粒径组泥沙都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但其变化规律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多十挟沙能力公式.最后给出适应簸箕李灌区挟沙能力的具体表达式。  相似文献   
42.
基于B-G分割算法的河川年输沙量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一种适合非线性和非平稳时间序列突变检测的新方法——Bernaola-Galavan(B-G)分割算法,结合二项系数滤波,对嘉陵江流域年输沙量变化进行分析。在B-G算法的基础上,对嘉陵江北碚站近50年的实测年输沙量资料进行突变年检测,并从流域的泥沙来源、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以及气候变化、水利水保工程对产输沙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输沙量发生突变的物理背景。研究结果表明:1984年和1993年为嘉陵江北碚站年输沙量时间序列的两个突变点,北碚站的年输沙量明显减少,气候变化对流域产输沙的影响是主要的、直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修建的一批大中型水库的减沙作用也十分显著;北碚站年输沙量发生突变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冲积河流典型结构岸滩落崩临界淘刷宽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岸滩落崩是最重要的崩塌形式之一,为了探讨落崩发生的过程和临界条件,通过分析单一、二元、沙质壤土夹层三种典型结构岸滩发生落崩的本质,利用水沙运动理论、岸滩稳定理论和水槽淘刷试验,深入研究了落崩发生机理与崩塌过程,建立了简单岸坡剪切崩塌和旋转崩塌临界淘刷宽度公式,并为水槽模型沙岸滩淘刷试验资料所验证。岸脚淘刷致使岸滩上部块体处于临空状态,当淘刷宽度大于临界淘刷宽度后,落崩将会发生;落崩临界淘刷宽度主要取决于岸滩土壤特性、淘刷位置、边坡形态及河岸裂隙深度等,与河岸高度和强度系数成正比,与岸坡裂隙深度和岸坡坡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44.
分析了位山灌区引水引沙过程及水沙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和水资源与泥沙资源的配置方案,即应把大部分泥沙输入支渠以下区域.通过对比分析位山灌区水沙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配置方案的差异,指出渠首地区水沙资源配置过多是导致灌区泥沙问题的症结.通过实施灌区引水减沙措施、沉沙池处理灌区有害泥沙、提高渠道输水输沙能力、灌区泥沙灾害治理与泥沙资源化相结合等,可实现位山灌区泥沙远距离分散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5.
模型沙物理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相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模型沙的物理特性及其相似性.模型沙浑水产生屈服应力时的临界体积含沙浓度比天然沙大,在模拟高含沙水流时粘滞性的相似性是不容忽视的;模型沙的坍落高度受暴露时间、粒径、粘结力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很大的差异,其相似性主要影响模型试验的边滩冲刷坍塌及其过程;模型沙的水下休止角一般受粒径的变化出现两个特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细沙(泥)的水下休止角与容重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模型沙水下休止角的相似性主要影响边滩冲淤及河床微地形;模型沙的起动流速可以用沙莫夫公式描述;模型沙的冲刷率的相似性对模型试验的冲淤量有较大的影响,采用不同模型沙模拟同一河流的不同试验,在冲淤量上将会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6.
针对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特性、水资源损耗特点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干流河道输水堤防的规划原则、布局形式与堤距,河道整治的部位与形式,引水工程及叠梁式生态闸等治理措施;深入分析了输水堤防工程对河道冲淤的影响,指出堤防建设规模与河道冲淤有一定的关系,修建堤防后中游河段向下游河道输水比例将增加,导致中游河段淤积减少或冲刷增加,下游河段淤积增加;探讨了引水分流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对于阿拉尔至英巴扎河段,引水分流使该河段的淤积加重或冲刷减轻;英巴扎至恰拉河段,引水分流会使河道处于减淤状态。当分沙量较大时,对减少干流泥沙淤积是有利的,同时也减轻了干流泥沙处理的负担。  相似文献   
47.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配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配置关键技术包括灌区减沙沉沙技术、引水分沙技术、渠道输水输沙技术等。通过引黄灌区引沙和沉沙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灌区减沙技术和有害泥沙拦沉技术,减沙主要是通过控制引水含沙量或减少引水量来实现,有害泥沙的拦沉主要是利用渠道拦沙设施和沉沙池拦截和沉积有害的粗颗粒泥沙。结合渠道输水输沙能力,分析了提高灌渠输沙能力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包括加大渠道比降、渠道衬砌、改造阻水建筑物、优化断面等,非工程措施主要是指水沙调控技术。通过分析渠道引水分沙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引黄灌区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的特点,指出自流灌溉的支渠引水含沙量略低于或等于干渠含水量;若提水泵站进口合理布置在平均含沙量水深以下,将会有利于渠道减淤。  相似文献   
48.
为了摸清水系连通性衰退的成因,本文通过引入水系连通性指标和推求河道水力几何关系,深入分析了水系连通性的连通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道纵向连通性取决于河道来水来沙条件与边界形态,侧向连通性取决于河道分汇流比及分汇流区的水流流态和冲淤形态,河道横向连通包括河道滩槽并存、洪水期滩槽水沙交换以及水生植物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洪水...  相似文献   
49.
河岸边界条件和河流动力条件是影响岸滩稳定的关键因素,为了探讨多种因素对岸滩稳定性的影响与评价,通过分析枯水期和洪水期岸滩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差异,建立了河流岸滩崩塌影响因子的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枯水期和洪水期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指出无论在枯水期还是在洪水期,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岸滩稳定性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差异,进而提供了岸滩稳定性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亓麟  王延贵 《人民黄河》2011,33(3):64-67
建立灌区泥沙输送系数和泥沙分散系数等泥沙分布评价指标,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分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灌区泥沙处理方式和地形条件是影响泥沙分布的主要因素,采用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的引黄灌区的泥沙输送系数和分散系数远小于浑水灌溉灌区,浑水灌溉有利于泥沙输送和分散配置.地势较陡的河南省引黄灌区泥沙输送系数和分散系数大于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