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0篇
工业技术   16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41.
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水利科研问题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钉螺作为血吸虫惟一的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环节。杀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我国血吸虫病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血吸虫病传播的环节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水利血防杀灭钉螺的主要任务,探讨了迫切需要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42.
黄河源水沙变化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河源4个水文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和唐乃亥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和10个代表性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源区近56年来年径流量、年输沙量、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以及探讨水沙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水文站1955-1990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唐乃亥站1991-2011年的年径流和年输沙量相对于1956-1990年分别减少15.9%和28.5%。除河南和同德之外,其他8个气象站1953-2011年的气温呈现持续明显上升的趋势,上升线性速率为0.31~0.41℃/(10a)。黄河源区气温升高具有一致性趋势,但降水量变化没有一致性规律。降雨量与气温的关系在1953-1990年较弱,1991-2011年这种相关关系逐步增强。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与气温升高的关系是气温降低或升高对应于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增加或减少。  相似文献   
43.
利用粘土絮凝网处理钼矿尾液技术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钼矿选矿过程中使用了较高浓度的水玻璃 ,使得尾矿液中的细岩粉颗粒保持悬浮不沉 ,造成排放污染环境和回水浮选降低精矿回收率的问题。在采用各种絮凝剂不能奏效的情况下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利用粘土悬浮液絮凝网络处理尾矿液的方法。粘土矿物及其絮凝网络捕获悬浮岩粉颗粒并挟带它们一起沉降 ,脱去岩粉的尾矿液可循环用于浮选。对比处理前后尾矿水和清水浮选结果表明 ,处理后的精矿回收率有明显提高。此项技术使选矿水循环使用 ,解决尾矿液排放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4.
底栖动物对河流的生态状况反应比较敏感、迅速,当河流水生态发生变化时,底栖动物能够首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从水生栖息地面积着手,通过采集、鉴定、分析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底栖动物样本,研究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调水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物种数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减少,但减少速度缓慢;当水面面积继续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10%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急剧下降;为保持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水不应使坝址下游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以下。  相似文献   
45.
阶梯-深潭系统消能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梯-深潭系统能稳定河床、控制下切以及减小山洪泥石流灾害,其原因在于能高效消耗水流能量。通过野外实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下消能率变化规律,分析了水流沿阶梯-深潭能量转化过程,探讨了阶梯-深潭中能量的消耗机理。实验工况下(单宽流量5~210 L/s)阶梯-深潭具有很高的消能率(64%~91%),按部位其消能可分为阶梯消能和深潭消能,推导得到的消能率计算公式计算值和实测数据符合较好。在不同流量下阶梯消能方式因水流形态的改变有所不同,深潭消能可分为3个区域:水跃主流区、主流区两侧的两个大尺度漩涡区和主流区与周围区域交界的区域,它们的消能方式各有不同。当流量较小时,阶梯-深潭系统消能主要由阶梯段完成。流量增加后,阶梯段消能所占比例减小,深潭消能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46.
高含沙水流逆行沙浪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高含沙饱和输沙水槽实验中对所发生的逆行沙浪进行了反复实验和观测,对有无泥浆的高含沙水流实验进行了对比,对形成逆行沙浪的条件进行了描述,利用本实验以及天然河流资料提出了沙浪波长的计算公式,并对沙浪的可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水库溃坝事故时间分布规律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50年已溃水库数据资料,利用能谱分析方法探讨水库溃坝事故的周期性规律,分析水库溃坝与太阳运动的相关性;对水库溃坝率随水库年龄别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水库溃坝率年龄别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水库溃坝事故的发生具有周期性,大周期为25年,小周期为12年左右;太阳活动与水库溃坝具有强相关关系;水库大坝投入运行的前5年是其整个运行过程的“婴儿期”,发生水库溃坝的概率较高;大坝溃坝率随着大坝运行年限的变化趋势类似于人口科学中人的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呈“U”字型。  相似文献   
48.
天然坝溃决的泥石流形成机理及其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资料统计,因滑坡、斜面崩塌及支沟泥石流堵江而形成的天然坝,其中90%以上的都在一年之内溃决,给下游造成严重的泥石流、洪水灾害,因溃决过程的不同,其形成的泥石流、洪水规模和灾害程度各异。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水槽试验研究;探讨了天然坝的溃决过程及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根据上游蓄水对坝体的作用方式及溃决时的形态特征将其溃坝过程分为:(a)溢流侵蚀型(TYPE 1:Erosion by Overtopping);(b)滑动崩决型(TYPE 2:Instantaneous Slip Failure);(c)逆流渐进破坏型(TYPE 3:Progressive Failure)等三种类型,分别提出了计算各溃决过程的坝体变形及泥石流流量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各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为建立泥石流规模的综合预测系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高浓度泥沙悬浮液物理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粗、细颗粒的高浓度悬浮液的流变性质和沉降规律,指出了天然泥沙粗、细颗粒悬浮液物理性质的巨大差别主要起因于颗粒矿物成分的不同,还描述了细颗粒(或料土矿物颗粒)含量很高时悬浮液流变性质的一种异常现象,以及与泥浆流中“停滞层”现象的联系。  相似文献   
50.
21世纪的首个10年,是全水利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民生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按照国家科技工作的十六字指导方针.把握国家科学治水的现实要求,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有效应对突发水事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