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7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莱思德兹(Leendertse)定义的两个收敛准则因子R_1、R_2,针对一维圣·维南方程组,从理论上对“T形”隐格式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基本上完整了“T形”隐格式的理论研究,并与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四点偏心Preissmann格式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可供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2.
鹅头型汊道首部水流、泥沙运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根据概化的分汉河道模型(八卦洲汉道)实测资料,对汉道首部水流运动特性作了试验研究,着重强调了支汉倒坎的存在对水流结构所起的作用,并指出汊道分流是自河底开始沿流程向水面逐渐完成的。同时获得该汉道存在单向环流的试验成果。其次,根据水流分汊导致环流存在的特点,引用弯道环流横向输沙概念,进而从环流角度分析汉道的泥沙横向输移,并提出了泥沙横向转移的两种运动形式:“主汉转移”、“支汉转移”。最后,根据汉首河床特征与水、沙特征,建立了综合考虑纵向、横向输沙的分沙模式,并给出了主汉分沙比计算公式(12)、(14),经过验证,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3.
“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目的是实现黄河信息化管理,最终实现黄河水利现代化.围绕“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生态环境恶化”三个中心,通过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电子政务及黄河网七个方面的应用牵引,全面带动“数字黄河”工程的实施.“数字黄河”的关键支撑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卫星全球定位系统、通信网络技术、空间数据(仓)库及虚拟现实技术.“数字黄河”工程的关键是黄河流域模型的建设.  相似文献   
44.
Visual Fortran基于Win32 DLL的混合编程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Visual Fortran与Visual C 、Visual Basic、Delphi的混合编程,可将Fortran编制的数学模型融入到各种辅助决策综合信息系统中.其混合编程实现的途径为:在Visual Fortran中,将执行计算的各种过程集成Win32DLL;在基于对象的语言中导入DLL,并对Fortran DLL输出的过程实施调用.实现的关键是:在调用约定匹配的前提下,使Visual C 、Visual Basic、Delphi程序中声明的外部过程原型,与Fortran DLL中的导出过程在目标过程名、参数类型及参数传递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45.
在Visual Basic中嵌入Delphi窗体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Delphi窗体嵌入到Visual Basic应用中,可充分利用Delphi的可视化窗体继承技术,并为项目组在语言工具选择上提供灵活性.在Delphi的DLL项目中添加窗体,并在其导出过程中完成窗体的创建、显示和释放;Visual Basic应用通过调用DLL的导出过程即可展示Delphi窗体.实现的关键是在导出过程的参数表中设置句柄参数,以便传递调用程序对象的实例句柄;若显示非模式窗体,导出过程还需返回窗体句柄,以便调用程序对窗体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46.
"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框架及工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旨在提供黄河流域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平台,以解决好当前黄河流域面临的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并最终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和黄河流域经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黄河工程主要由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所构成. 通过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和电子政务六大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带动"数字黄河"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47.
本装置是利用通井机的动力以固定的传动比带动一交流同步单相发电机。一电压自动调节器使发电机在变转速的工况下输出稳定的电压。经现场试验本装置可以满足起下油管作业时的照明和射孔放炮的用电需要。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适用于油田无电源地区试油和修井作业。  相似文献   
48.
絮凝剂比例以及淤泥浓度对淤泥脱水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着重研究淤泥在絮凝剂作用下的絮凝沉降效果和脱水速率,探讨絮凝淤泥体脱水的影响因素.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絮凝剂FAS,进行了淤泥絮凝体含水率实验和淤泥的脱水速率实验,在不同龄期下,通过对不同絮凝剂比例和不同淤泥浓度情况比较,研究絮凝淤泥体脱水速率以及含水率变化规律,探讨淤泥浓度和FAS絮凝剂剂量对淤泥脱水速率的统计数值关系.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比例在1.5‰~3.5‰、淤泥浓度约在18%~22%之间时,淤泥脱水效果和速率最佳.在最佳情况下,前48 h内淤泥脱水速率较快,400 h后淤泥脱水速率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49.
非均均沙水流挟沙力公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以“制紊假说”为理论基础,从能量平衡出发,考虑了浑水相对粘滞性、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及床沙级配等因素对水流挟沙力的不同影响,建立新的非均匀沙分组水流挟沙力公式。收集天然河道实测水文资料对公式中的系数进行率定,并验证所建立的公式,结果表明,使用本文建立的非均匀沙流挟沙力计算公式。能计算一般含沙量及高含沙水流的挟抄能力,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50.
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复杂的荆江-洞庭湖水系进行概化的基础上,根据其中各节点和湖泊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对整个荆江-洞庭湖水系进行模拟计算的复杂河网水沙数学模型。采用1996年的相关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明本文对荆江-洞庭湖复杂边界条件的概化,特别是对湖泊调蓄作用的处理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可以模拟边界条件复杂的河网。运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整个荆江-洞庭湖区域的洪水演进、泥沙淤积和河床变形情况,可供防洪调度以及江湖治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