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合水口船闸变形观测资料分析,简述船闸变形多测点数学模型的建立,阐述水口船闸变形规律,并对其现行观测布置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2.
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高度计测量的同步双波段雷达射雷达散射截面数据提取海面风速特别是高风速信息的补偿算法。这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假定在正常情况下,高度计测量的Ku和C波段的后向散射截面对于某一风速存在一种“标准”关系,降雨和大浪等异常大气海洋过程的出现会导致σ^0ku/  相似文献   
23.
溶解氧浓度是湖泊生态健康评价中的关键指标,因浅水碟形湖的水文独特性,使得溶解氧(DO)愈加具有不稳定性和非线性特征。为准确预测碟形湖中的DO浓度,基于鄱阳湖典型碟形湖监测数据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最大信息系数(MIC)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预测碟形湖DO含量的模型。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回归(SVR)、LSTM模型相比,基于PCA-MIC-LSTM的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其确定系数高达0.99以上,均方根误差为0.039 mg/L,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0.301%;其中,PCA降噪处理比MIC特征提取更能影响LSTM模型预测的效果,可以显著降低误差率。研究的PCA-MIC-LSTM模型可为同类型湖泊水体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冯甲林  方朝阳 《人民黄河》2012,34(7):130-131,134
根据飞来峡混凝土坝原型监测资料,选取每年最不利工况时坝顶水平位移监测效应量为计算序列,应用大坝典型监测量的小概率法,对大坝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的安全监控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坝顶水平位移的安全监控指标值,并结合2010年的实测值,分析了大坝的运行状况。结果表明,该坝2010年的水位、气温等环境量均未超过2000—2009年最不利工况时的环境量,并且2010年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的实测值均小于安全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25.
选用瑞利分布作为某些荷载对其效应量的滞后影响曲线,并结合实例予以应用.实践证明,其计算简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6.
管内固相微萃取是一种绿色的高效的样品预处理技术。与其他微萃取技术相比,它具有小型化,自动化,易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的优势。这种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环境,食品,生物材料等方面的检测分析。综述了管内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了操作系统,参数优化,新型毛细管涂层以及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7.
结合水口船闸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简述船闸变形多测点数学模型的建立 ,阐述水口船闸变形规律 ,并对其现行观测布置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8.
针对商场等大型场所火灾监控存在的火情态势估计不明、监控节点孤立、预警准确率低、火源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型场所火灾检测与定位算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火灾检测节点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和火情估计,并经过模糊推理决策,给出火灾报警信息。利用受限空间烟雾扩散模型、气体温度扩散模型实现火源定位,并准确估计火情,以提供消防人员灭火决策。从单节点神经网络火灾报警仿真实验得出单节点火灾检测概率较高,同时从多节点火情定位实验得出,火情的覆盖范围描绘准确,火源定位精度较好。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火灾检测和定位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三峡永久船闸输水隧洞衬砌混凝土温度与温度应力现场监测和裂缝观测成果.利用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输水隧洞衬砌混凝土边墙和顶拱的温度应力.采用弹性徐变温度应力理论分析了大型隧洞衬砌混凝土的温度与温度应力变化特点,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根据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提出了大型隧洞衬砌混凝土施工期的温控有效措施:降低水化热温升、加强早期养护和冬季保温.  相似文献   
30.
三峡永久船闸输水洞衬砌混凝土施工期温度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早期施工的三峡永久船闸输水洞衬砌混凝土,有不少的结构段在1/2长度附近发生了裂缝,而且一般都是贯穿的,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寿命。为此,在北~延长段NY9和NY10结构段,进行了浇筑温控混凝土和常规混凝土的温度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衬砌混凝土温度场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衬砌混凝土的最高温度达到50℃以上,温升和温降快,在不到3d龄期即开始降温,而且降温幅度大。由于结构的厚度小,围岩的约束强,早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又很低,加之干缩等影响,衬砌混凝土很有可能产生早期裂缝。对衬砌混凝土施工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隧洞衬砌混凝土温控防裂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温控防裂措施,并在输水隧洞衬砌混凝土的后期施工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