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子健  崔冬 《福建电脑》2011,27(8):182-183
通过对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以证代考”存在的证书选取、考核内容和更新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科学选证、素质教育内化和使用教学辅助系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水利工程中基坑支护的结构多种多样,通过众多工程实践检验,桩排式支护结构具有较多优势,适用的地质条件比较宽松,黏性土、砂性土、黄土、软岩等都可适用,尤其是坑底深部有软弱淤泥质黏土层时,相对其他加固型的支护结构,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在诸多桩排支护的类型中,钻孔灌注桩支护在工程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其特点是:施工设备简单、使用灵活、所需作业场地不大、噪声低、振动小、桩的直径和抗弯刚度可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齿转子的设计方法与曲线的啮合理论,提出一种新型单齿转子,完善常见型线的啮合模型,构建该新型转子的型线参数方程,分析转子几何参数的关系,利用ANSYS分析新型单齿转子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单齿转子具有设计合理、设计方法简单、力学性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舰船目标识别方法多是基于舰船单一物理场信号,识别性能较差,已不能适应现代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物理场的舰船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分解提取舰船多物理场信号频段能量特征,并分别构建了基于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的特征融合模型,使不同物理场特征之间得以相互校准、补充和验证确认,实现单一物理场特征无法实现的识别功能。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92.65%的舰船目标识别率,与基于单一物理场的舰船识别率相比,提高了4.12%。  相似文献   
15.
张强  崔冬 《中国煤炭》2003,29(10):32-33
通过对现有软件可靠性模型的比较,采用了G—O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求解分析,得到满意解,通过软件测试的故障数据分析,得到包括故障发生次数、当前错误查出率、当前失效率等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900kW(PBZF900—80)大功率行星减速器的关键承载零部件——行星架部件、壳体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1)最大应力均没有超过其材料的屈服极限,其变形值也小于所用材料许用值;(2)此法用于大功率、大扭矩减速器的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1前言传动系统是辊压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每个环节可靠稳定的工作对于辊压机粉磨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设计和使用的角度对传动系统的一些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的原因,提出排除故障的措施,以提高传动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漫反射物体及涂层与基底材料的后向散射激光偏振特性,针对混凝土地面、篷布和涂漆金属目标样片开展了后向散射激光偏振特性研究,利用斯托克斯参量测量方法,对目标样片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高漫反射目标后向散射光的偏振特性基本不随人射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在偏离镜像角度处,涂层对涂漆金属目标样片后向散射激光偏振特性的影响比基底材料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爪式转子对爪式真空泵的使用性能产生极大影响。基于曲线啮合理论,建立了2种常用于爪式转子中的曲线的啮合模型,分析了全光滑曲爪转子和全光滑直爪转子的构建,完善了其构建方法与型线的参数方程,验证了2种全光滑爪式转子的啮合正确性;通过理论研究、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的全光滑爪式转子真空泵的工作性能、转子力学性能和内部流场。研究结果表明:全光滑曲爪转子真空泵的工作性能参数比全光滑直爪转子真空泵更好,全光滑直爪转子的力学性能比全光滑曲爪转子更加优越。研究结果为爪式真空泵的转子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长江口南汇东滩工程促淤区的动态淤积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促淤可将原不同地形地貌的滩涂调整为总体近岸高,离岸低,有一定坡度的连续性滩面。在充分促淤的条件下,工程区平均高潮位和纳潮口底高程可近似作为促淤后地形高程分布的范围指标。促淤区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水深较深处比水深浅处的淤积强度大,水深越深,淤积量越多。各观测点的淤积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一般经过2~3年的工程促淤,淤积厚度不再随促淤历时而有大幅度的增长。南汇东滩0 m等深线以上的促淤工程,在前2~3年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0.2~0.3 m/a;-2 m等深线以上促淤工程,在前2~3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0.5 m/a;-3~-4 m等深线以上促淤工程,前2~3年的年均淤积强度约为1.0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