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0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序批式反应器中运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氨氮废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峰  吕锡武  严伟 《给水排水》2000,26(1):63-65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并对悬浮生物法和固定化细胞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压力-效应响应机制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流域为基底,从流域复合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响应的非线性的动力学特征,及各环境要素的协同效应出发,根据各环境要素时空的不确定性,分析了要素间的协同作用过程,从非污染生态角度和系统非线性累积效应出发,探讨复合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从其功能、结构及其适应性方面分析了流域水资源梯级开发对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累积环境影响,得出有益于维护流域开发系统完整性与再生产能力,协调流域环境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研究是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分析了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系统论述了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与其评价指标(AOC与BDOC)间的关系和特性,总结了生物稳定性在制水工艺和给水管网中的变化规律;并就制备生物稳定性饮用水的工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致突变能力的SOS显色法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目前,我国自来水Ames试验呈阳性问题十分普遍,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以现有检测技术,已在给水中鉴别出2221种有机物,饮用水中765种,其中43种是可疑致癌物,56种是致突变物,18种是促癌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孔混凝土为生态护岸载体,联合微生物、绿色植物等生态因子构建特定岸坡生态系统来研究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RT)为6 d时,系统对CODMn、UV254、NH+4-N、NO2--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0.9%、13.4%、81.4%、96.8%和67.7%,相比硬质化岸坡的空白渠,CODMn、UV254、NH+4-N、NO2--N、TN的平均去除率仅为9.6%、5.0%、70.8%、42.4%和34.6%。通过该系统中多孔混凝土载体、水生植物和基质上富集的微生物等生态因子协同作用,使得有机物、氮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诱导结晶法回收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方解石为晶种通过诱导结晶法处理模拟含磷废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钙磷比(Ca/P)和PO43-浓度对诱导结晶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HRT对诱导结晶除磷的影响最大,Ca/P值次之,PO43-浓度最小;对PO43-的平均去除率随HRT、Ca/P值和PO43-浓度的增大均有所提高;诱导结晶除磷的最佳HRT为10 min,HRT越长则出水PO43-浓度越低,但试验后期对磷的去除率增幅越来越小;最佳Ca/P值为3,适当增大Ca/P值有利于除磷,但投加的钙盐越多则越易形成均相沉淀,对磷的回收难度就越大;PO43-浓度越高则除磷越易实现,此时宜适当减小Ca/P值(投药量),反之则应适当增大Ca/P值(投药量).  相似文献   
17.
A2N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厌氧释磷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富含反硝化聚磷菌的厌氧污泥进行静态释磷试验,探讨了A2N双污泥工艺中反硝化聚磷菌厌氧释磷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温度有助于厌氧释磷;增加污泥浓度(MLSS)和碳源浓度,可以有效强化厌氧释磷效果;碳源类型与厌氧释磷密切相关,投加醋酸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随着20世纪以后的化学工业发展,大量化学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在现存的200万种以上的化学物质中,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超过数十万种,其中约7000种以上是大量生产。现在水环境中己被检出的化学物质约达10万种。工业排水和城市排水,以及农村流出的化肥和农药,使大量化学物质流入环境,成了水源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和比较重金属对双污泥系统的影响,在双污泥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进水重金属(Cd2+、Cu2+、Zn2+)含量,分别考察了3种重金属短期冲击和长期冲击对双污泥系统碳、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d2+、Cu2+、Zn2+对硝化菌的短期急毒性和抑制作用关系为Cd2+>Zn2+>Cu2+,对硝化菌的累积...  相似文献   
20.
分流型地渗系统的污水强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该装置成功启动65d后采用分层进水和连续操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改进防止了堵塞,分层进水改善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了氮的脱除效率。在进水pH为7.8-8.0,HRT〉10h的工况下,分流比为1:3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进行的最佳,此时总氮去除率达到60.34%,与未分流的去除率22.06%相比提高了近3倍。为分散污水的强化脱氮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