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建立同时测定地下水中2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SPE-GC/MS)法,采用C_(18)和HLB固相萃取柱对地下水样品进行富集萃取,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气相分离,单离子监测(SIM)扫描模式进行分析,并对进样速率、洗脱剂和pH等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地下水中2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显示:2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标准曲线在0.1~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基本在80%~120%之间,精密度在1.70%~8.79%之间,检出限在0.022~0.045μg/L之间,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一类水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便、有机试剂消耗量少、灵敏、准确,可用于地下水中多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2.
生物工程技术在我国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类型,从3个方面介绍了生物工程技术在我国水资源保护中的具体应用,一是生物工程技术在污染源治理方面的应用,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手段,包括传统的人工生物处理系统和天然生物处理系统;二是生物工程技术在水资源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三是受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结合我国不同区域污染源的特征,提出了不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方式和前景。分析了生物工程技术推广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急需开发的核心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加拿大水质指数(CWQI)方程在我国水源地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选取丹江口水库库区及入库支流19个站点的水质监测数据为评价对象,采用改进前后的加拿大水质指数方程和我国水质指数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了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状况较好,能满足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要求;少数入库支流水质状况较差,主要污染指标集中在粪大肠菌群、总氮、氨氮、总磷、溶解氧等;改进的加拿大水质指数方程较原方法能更加全面地反映样本的水质状况,与我国水质指数法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吻合,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传统慢滤技术改进,研发了家用自动生物慢滤水处理设备并在甘肃省会宁县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对原水中的浊度、细菌、总大肠菌群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为保障西部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电絮凝处理黄土塬地区村镇集蓄雨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凝聚对黄土塬地区村镇集蓄雨水进行处理。通过改变极板间距、极板电压、电解时间,进行了对集雨水中COD,浊度,NH3-N,UV254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时间15 min,极板间距为10 mm,极板电压为15 V的条件下,电絮凝对集蓄雨水中浊度、氨氮、UV254、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5%、63%、48%、80%,高于化学絮凝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土塬地区村镇集蓄雨水的水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黄土塬地区不同集雨水源地--庭院土地面、砖地面、瓦屋面、水泥地面的降雨径流水质及主要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适合雨水收集利用的集雨水源地类型.结果表明:在径流初期,集雨水源地的降雨径流污染均较严重,污染物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各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降雨径流的主要水质指标具有相关性;瓦屋面、砖地面、水泥地面的降雨径流水质较土地面的好,可作为集雨水源地;弃去前期径流雨水,集蓄雨水可满足雨水饮用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性问题。作为区域环境管理的新方法,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已被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所重视。当前,村镇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被人们忽视,其结构和功能日益退化,严重制约了村镇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经过对比分析农村、城镇、城市生态系统,结合村镇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给出了村镇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初步构建了村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并以重庆市开县岳溪镇为例,构建了岳溪镇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法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构建模拟降雨产流小区,以裸露土壤径流区为对照系统,考察以百慕大、高羊茅、白三叶植被组成的草地过滤带对降雨水力侵蚀形成的地表径流中弱吸附性除草剂阿特拉津和强吸附性杀菌剂百菌清的截留效果,并对两种不同吸附性污染物的迁移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照系统和草地过滤带出水中阿特拉津溶解态质量浓度和吸附态质量比均明显高于百菌清的;相比于对照系统,草地过滤带径流出水中溶解态阿特拉津质量浓度减小60%以上,溶解态百菌清质量浓度减小6%以上,悬浮固体减少94.70%以上,吸附态阿特拉津和百菌清污染负荷减小80%以上。研究证实,草地过滤带可有效拦截地表径流中的溶解态和吸附态有机农药污染物,相比于百菌清,植被的存在更有利于对阿特拉津的截留。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强化PAFC混凝处理。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其与混凝剂PAFC单独投加进行对比,研究其强化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混合搅拌强度300 r/min,搅拌0.5 min,絮凝搅拌强度100 r/min,絮凝10 min,静沉15 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在投加混凝剂后3 min投加,投加量为10 mg/L时,浊度和COD_(Mn)的去除率比常规混凝提高10%和8.8%,具有明显的增强混凝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种类繁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仅广泛用于工业,也大量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导致饮用水源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日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对各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都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我国于2005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新增加了25种VOC化合物作为严格控制的目标化合物,包括5种苯系物、6种氯苯类化合物和14种卤代烃类化合物,由于水源水中VOC含量低,对分析人员和仪器需求很高,本研究目的是建立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标准分析方法,研究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饮用水源水中45种痕量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分析45种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范围为74%~122%,精密度RSD%范围为4.2%~22.0%,检测限范围为0.04μg/L~0.15μg/L。均满足水源水痕量分析的要求,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出本方法可作为水利水质监测部门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行业标准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