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6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某石化企业高温磁力泵因迷宫密封失效,通过改善迷宫密封间隙及降低温度传导等方法,解决了迷宫密封失效问题使泵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2.
煎饼的味道     
刘学刚 《饮食科学》2009,(12):54-54
就想吃母亲摊的煎饼。母亲摊的一手好煎饼。“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这是蒲松龄《煎饼赋》里的描述。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这样的印象。母亲盘腿坐在蒲团上,面前卧着一面鏊子,母亲刚用”油搭子”均匀地擦了一遍,鏊子黝黑的脸庞立刻泛起油亮的光泽,像酷酷得很的男人的笑。  相似文献   
33.
电能计量装置是供用电双方贸易结算的数据来源,其计量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直接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文章对计量装置改造过程中有关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互感器二次导线要求、准确度等级、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防窃电性能、集抄和负控系统科学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且通过计量装置改造前后的对比,分析了在计量装置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4.
35.
CRH3系列高速动车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偶有发生蛇行运动稳定性裕量不足的问题,车辆装配T60型抗蛇行减振器,在车轮磨耗末期易发生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问题,装配T70型抗蛇行减振器,则在新轮或车轮磨耗初期易发生“晃车”的问题。针对晃车和报警问题开展可变刚度抗蛇行减振器的仿真与试验研究,以满足车辆在不同轮轨接触状态下车辆的蛇行运动稳定性需求。动力学仿真表明,可变刚度抗蛇行减振器能有效兼顾解决“晃车”和“报警”问题;进一步分析可变刚度抗蛇行减振器与两种高速踏面的适应性,采用S1002CN踏面时车辆临界速度高于350 km/h,而采用LMB10踏面时仅为220 km/h,且S1002CN踏面对应的平稳性和舒适度指标都优于LMB10踏面。最后通过整车滚振台架试验对变刚度抗蛇行减振器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减振器可以兼顾轮轨低锥度和高锥度匹配状态,可使车辆均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6.
天津绮华里节能示范小区外墙采用 5种构造形式的保温墙体 ,供热系统采用铝合金制散热器、温控阀、差压控制器、直埋室外供热管道和在循环水泵上设变频调速装置等措施 ,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7.
随着我国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与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的成熟建设,5G+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在如测量测绘、形变监测、驾考驾培、自动驾驶等行业的应用正处在规模推广阶段。行业客户对高精度定位产品服务质量评估的需求也逐渐显现,现有的评估方法侧重在基准站、接收机终端侧,无法为行业用户所有使用或选择高精度定位服务提供参考。因此,需要一套面向行业应用的高精度定位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行业应用提供参考。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特别是结合3GPPRelease17定义及车企等行业客户需求,搭建了完整的类指标体系,并在全国范围的不同区域、不同场景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对大量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以及对动态遮挡场景的影响、高精度定位平台与终端适配等用户侧更为关注的方面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服务质量改善的优化建议。特殊地,对比分析了单北斗条件下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8.
刘金国,“感动中国”10年来首位入选的党政机关在职副部级领导干部。他的事迹,为什么让我们感动?  相似文献   
39.
对ERP系统应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原因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对继续深化应用ERP系统提出了对策。特别针对设备管理与运行维护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0.
刘学刚 《海河水利》2001,(Z1):69-70
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国家统一调配的知识型人才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