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湿法磷酸生产成本低,但杂质含量高,以湿法磷酸为原料制得的磷酸二氢钾(KDP)产品质量低。研究利用中和法,以杂质含量高的工业湿法磷酸为原料,制备柱状大颗粒磷酸二氢钾晶体。研究了螯合剂用量、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的影响,考察了磷酸二氢钾的质量分数、收率、结晶速率和晶体形貌等指标,并进行了母液循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螯合剂能有效消除杂质离子对结晶过程的抑制作用。结晶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螯合剂用量0.70%、搅拌速率100 r·min-1、降温速率0.1℃·min-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磷酸二氢钾晶体外观为柱状大颗粒,质量分数99.91%,平均粒度1.38 mm,结晶速率0.128 g·min-1,达到肥料级磷酸二氢钾优等品标准(HG/T 2321—2016);其中磷的单次收率49.86%。母液循环生产的磷酸二氢钾晶体质量分数、晶型和收率等指标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预处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最佳剂量。方法: 择期下腹部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33~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术中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用量分为4组:D1组、D2组、D3组及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 20 mL) 。D1、D2、D3组在硬膜外给药结束后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1 μg/kg,之后分别以微泵缓慢输注右美托咪啶 0.2(D1组)、0.4 (D2组)、0.6 μg/kg (D3组),C组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关腹前停用。纪录患者自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后有无寒战、寒战发生时间、寒战级别、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比率及并发症。采用BIS监测评估给药前(T0)、给药后 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患者镇静程度,纪录各时点的鼓膜温度。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4组患者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差别(P>0.05)。4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 43.3%、16.6%、6.7% 及40%,4组寒战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7%、8%、8%,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3组与D1、D2组比较,阿托品使用比率有明显上升(P<0.05)。与C组比较,前3组术中各时点BIS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鼓膜温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中央室寒战温度触发阈值有关。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的适宜剂量为 0.4 μg/kg。  相似文献   
43.
余洁 《煤质技术》2012,(3):46-49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的污染物控制原理和实践分析,认为针对新国标GB 13223-2011在准确设计和精心运行的条件下,循环流化床锅炉仍具有低成本污染物控制的优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粉尘控制必须采用布袋或电袋除尘器.对于低挥发分以及低氮燃料,只要严格控制床温和过量空气系数,其原始NOx排放基本可以满足小于100mg/m3的限值;对于高挥发分燃料,若床温控制不严或者过量空气系数过高,宜采用非催化选择性还原脱硝.对于低硫燃料,严格控制床温、合理控制石灰石粒度分布、适当提高钙硫比,则能满足新国标的要求;对于高硫燃料,需要采用简易烟气净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为了得到刚性与韧性平衡的聚乳酸(PLA)基可生物降解共混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PLA/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PBAT)/聚(3-羟基丁酸-co-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可全生物降解共混材料,采用SEM、TG、DSC、毛细管流变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PLA/PBAT/PHBV共混材料的形态结构、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PBAT/PHBV共混材料的热失重起始分解温度相对纯PHBV提高了45 ℃,热稳定性提高;共混体系中各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单一体系相比几乎无变化,PLA/PBAT/PHBV共混体系为完全不相容体系,同时PBAT和PHBV的加入阻碍了PLA的冷结晶;PLA/PBAT/PHBV 共混体系的共混形态呈“海-岛”分布,PBAT和PHBV均匀地分散于PLA基体中,相界面分明;随着PBAT含量增加,PLA/PBAT/PHBV共混材料熔体的流动性增加,温度变化对黏度的影响变大;PLA/PBAT/PHBV质量比为70/20/10的共混材料可在保留纯PLA 60%拉伸应力的同时,拉伸应变提高到纯PLA的2.6倍,韧性得到改善。所得结论表明PLA/PBAT/PHBV质量比为70/20/10的共混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纯PLA好。   相似文献   
45.
朱斐超  韩建  于斌  余洁  欧璐 《纺织学报》2016,37(2):21-2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的熔喷非织造用PHBV/PLA共混材料,分别采用热重分析法(TG)、熔融指数法(MFI)、热台偏光镜法(POM)和毛细管流变法对共混材料的可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初生纤维的纺丝性能给予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PHBV的热稳定性差、加工窗口窄且熔体流动性差,PHBV/PL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熔体流动性明显改善;PHBV结晶速率快, PLA对PHBV的结晶具有稀释作用;PHBV/PLA共混物为典型的切力变稀型流体,PHBV对温度和剪切速率变化敏感度高,PHBV/PLA共混材料的表观粘度随着PLA含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大,但均小于纯PLA;PHBV纤维发粘现象严重,纺丝困难,随着共混材料中PLA含量的提高,纺丝性能提高,初生纤维表面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美国工业锅炉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的燃煤工业锅炉技术,分析了锅炉专用煤的要求及燃煤工业锅炉的污染控制技术。分析发现,美国的燃煤工业锅炉运行年代长,通过不断技术改造使锅炉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美国对不同类型锅炉的煤质有专门规定,以保证锅炉高效率燃烧和低污染排放。美国燃煤锅炉采用各种污染物减排措施,保证了污染物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7.
本文提出了在运用组态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开发时所应采用的一般步骤。另外,由于不同组态软件与PLC之间通常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组态软件所用的变量标签与PLC地址往往并不相同,为便于系统的开发、调试、维护,在本文中着重介绍了一种通过表格形式对不同类型的I/0信号及其参数进行归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发电站的空间中存着极强的电磁场,它对电子元件会产生电磁干扰,为了PLC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和准确地工作,必须对其采取抗干扰措施。以PLC系统在发电站中的应用为实例,介绍了一些S7—300PLC抗电磁干扰的方法,这些抗电磁干扰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孙盈竹  余洁 《电气时代》2008,(7):116-117
DCS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系统。DCS是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简称,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相似文献   
50.
四川玻璃厂(以下简称川玻)始建于1971年,建成投产时只有固定资产300万元,平板玻璃生产能力25万标箱,是一个采用平拉工艺生产平板玻璃和玻璃球的小型企业。目前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年创税利1300万元的中型玻璃生产加工综合性企业。近年来,建材工业面临市场疲软、竞争激烈和资金紧张等困难,但川玻产品却一直畅销不衰供不应求。这表明川玻已经成为能够不断创新,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