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医药卫生   12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卡氏肺囊虫肺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7岁、40岁,均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状痰,并有活动后气短,无咯血、胸痛、发热等症状就诊.查体:双肺下野可闻及少量吸气末肺泡爆裂音.  相似文献   
92.
会议于1989年10月22日至26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军各地的116个单位180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527篇,其中心血管系统26篇、呼吸系统39篇、消化系统152篇、泌尿生殖系统58篇、淋巴造血组织19篇、其它肿瘤31篇、传染病23篇、病理技术方法37篇、军事病理和其它内容44篇。会议报告的论文占收到论文总数的32.25%,其中大会报告10篇,分组会报告158篇。会议还邀请程天民、刘彦仿教授分别作了“美国武装部队病理研究所简介”和“通向分子病理学的途径”的专题报告。会议于1989年10月22日至26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军各地的116个单位180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527篇,其中心血管系统26篇、呼吸系统39篇、消化系统152篇、泌尿生殖系统58篇、淋巴造血组织19篇、其它肿瘤31篇、传染病23篇、病理技术方法37篇、军事病理和其它内容44篇。会议报告的论文占收到论文总数的32.25%,其中大会报告10篇,分组会报告158篇。会议还邀请程天民、刘彦仿教授分别作了“美国武装部队病理研究所简介”和“通向分子病理学的途径”的专题报告。自上次会议至今的三年来,我军病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如军事病理(烧伤、创伤、放射复合伤等)、免疫病理、肿瘤病理(如肺癌、肝癌)等领域的研究都达到国内先进行列。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如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免疫金示踪的光镜和电镜技术、冰冻蚀刻,图象分析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技术,在病理研究和诊断中都已相继开展和应用。会议还组织全体代表对加强医院病理科建设、进一步培训病理专业技术干部、努力开展尸体解剖工作及“八五”科研规划的协作和分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和载脂蛋白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血液中分子物质浓度对于衡量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从军队院校教员的保健需要出发,通过测定血清中分子物质、血脂、载脂蛋白、HDL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含量,对某校60名不同年龄的教员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4.
对我院误诊为帕金森氏病的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2例(IHP)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22岁。以双上肢静止性不自主颤抖19 a余就医。患者2.5岁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外院诊断为帕金森氏病、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等。曾用美多巴、金刚烷胺、安坦等治疗无效。性格内向,寡言。查体:发育正常。表情自然,步态正常。双上肢静止性不自主颤抖,幅度为±1 cm,频率10~30次/m in,在精神紧张时颤抖幅度加大,自主动作时颤抖减轻,睡眠时颤抖消失。能完成扣扣子、穿针线等精细动作。书写时字体大小一致,笔划平直。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 )。…  相似文献   
95.
1病例报告男,46岁。反复咳嗽、咳痰、咯血5 a余,近1周伴发热。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病程中食欲、排便正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感染,部分实变。纤支镜示右肺下叶背段、内后前基底段支气管黏膜水肿,管壁僵硬,管腔狭窄,有脓性分泌物及少量出血,未能取材,冲洗刷片见较多炎性细胞,入院诊断,右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实变。于2004-11在全麻下行开胸探查,术中见右肺下叶实变,肺门淋巴结肿大成团。解剖游离切断下肺静脉,剔除肿大成团的淋巴结,在淋巴结深面与下肺静脉间显露出一囊管状结构,直径约2 cm,近侧与食管延续,远侧嵌入…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索外伤后引起低颅压综合征的原因、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a间误诊的12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依靠临床表现和腰椎穿刺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均出现误诊,经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颅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外伤后低颅压发生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过量使用脱水剂、手术、腰椎穿刺或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放脑脊液过多等因素有关,其症状类似颅高压而易于误诊,从而出现截然相反的治疗,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56例胫腓骨骨折。结果:所有病 例获得随访,均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骨延迟愈合情况,无髓内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交锁髓内钉更符合生物力 学,固定牢靠、并发症少,能早期活动,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依诺肝素治疗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 ,依诺肝素是唯一优于普通肝素的低分子肝素[1 ] 。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5月 ,作者用依诺肝素治疗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 4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4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 8例 ,年龄 42~ 78岁 ,平均 ( 64 2 1± 8 5 2 )岁 ,心绞痛病史 0~ 5年 ,平均 ( 2 5 1± 1 45 )年 ,均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 ,新发生或新近加重 ,有明确冠状动脉疾病病史。入院前经常规抗心绞痛药物 (硝酸盐、β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斯匹林 )治疗 1周以上 ,心绞痛仍明显 ,在症状发作…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以波替单抗为主的2种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安全性.方法:应用不良事件标准(3.0版)对分别用PAD和VMP方案治疗的MM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PAD方案:波替单抗+盐酸表柔比星+地塞米松,4个疗程,第1疗程18 d,第2~4疗程各11 d;适用于身体状况尚可、年龄较轻的MM患者.VMP方案:波替单抗+美法仑+泼尼松,4个疗程,每个疗程均11 d;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年龄较大的MM患者:结果: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16例MM住院患者在空军总医院接受化疗.接受PAD方案者12例,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61岁;接受MVP方案者4例,男3例,女1例,中位年龄67岁.PAD与VMP方案导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和消化道反应.(1)接受PAD方案者有9例在第2~4疗程血小板减少,其中Ⅰ~Ⅱ级7例,Ⅲ级和Ⅳ级各1例;接受VMP方案者有2例血小板减少,Ⅱ级1例,Ⅳ级1例.上述患者均持续PAD或VMP治疗未停药,Ⅲ级和Ⅳ级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2)接受PAD方案者有8例在第2~4疗程中性粒细胞降低,Ⅰ~Ⅱ级5例,Ⅲ级1例,Ⅳ级2例.接受VMP方案者有2例在第2~4疗程中性粒细胞降低,Ⅱ级1例,Ⅳ级1例.Ⅰ~Ⅱ级者均持续治疗未停药.接受PAD方案Ⅲ级者暂时停药给予对症治疗,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接受VMP方案Ⅳ级者未停药,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3)接受PAD方案者有4例出现周围神经病变,Ⅰ~Ⅱ级3例,Ⅲ级1例.接受VMP方案者有1例出现Ⅰ级周围神经病变.1例Ⅱ级者经调整波替单抗剂量(由1.3 mg/m2减至1.0 ms/m2)后好转;1例Ⅲ级者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恢复PAD方案;其他患者均未停药.(4)接受PAD方案者有4例在第2~4疗程出现发热和感染,1例因肺部感染发生感染性休克死亡.(5)16例患者均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均未停药并予对症治疗.结论:PAD与VMP方案治疗MM均较安全,大多不良反应为轻度能耐受.对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停药或调整波替单抗的剂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小鼠皮肤的胶原纤维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影响,探讨强脉冲光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能量密度为32 J/cm2强脉冲光照射小鼠背部右侧皮肤,左侧为对照,分别于照射后1?7?14?28天切取皮肤样本,行HE染色,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VG 染色) 观察皮肤组织及胶原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皮肤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部位比较,IPL照射对真皮厚度无明显改变(P < 0.05);照射后1?7天两侧皮肤胶原含量无明显改变(P > 0.05),14及28天后照射部位皮肤胶原明显增加 (P < 0.05);PCNA表达于照射后1?7天无明显改变(P > 0.05),14及28天显著增强(P < 0.05)?结论:强脉冲光可促进皮肤胶原含量增加,并可诱导PCNA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