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炜 《河北医药》2004,26(10):821-822
风湿病是一侵犯全身多系统的疾病,常累及肾脏引起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内坏死性血管炎,并可发生急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是这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随着对风湿病研究的深入,其肾脏损害日益被人们重视。风湿病肾脏损害的主要机制主要有三点: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细胞免疫介导的。肾小球损害、肾小管及间质的免疫损害。现将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的肾损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避瘟丹熏香疗法对一线新冠防疫医疗人员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60例一线新冠防疫的医疗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熏香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熏香组采用避瘟丹熏香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HAMA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熏香组干预后HAMA评分(2.43±1.74)分、SAS评分(28.30±2.52)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8.86±7.10)、(38.30±9.50)分和对照组的(10.00±7.01)、(39.00±1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HAMA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期间,避瘟丹薰香疗法在改善一线新冠防疫医疗人员的焦虑情绪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
危重口腔颌面部急症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口腔颌面部急症在临床急症中占有相当比例,其危重型口腔颌面部急症已成当今社会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据相关统计,仅颌面部伤已占创伤患者总数的34%[1]。口腔颌面部相对暴露、结构复杂并邻近重要组织,因此颈动脉损伤、颌骨中央性动静脉畸形出血、颅面多发伤一直是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总结12年收治口腔颌面部急症中涉及面颈部大血管损伤、颅面多发伤、颌骨中央性动静脉畸形出血460例的救治体会,通过3例典型病例,探讨临床救治的要点及方法。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1992年5月至2004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及第四军医大学口…  相似文献   
64.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国  黄炜  李春芬  李雅娟 《临床荟萃》2005,20(20):1189-119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临床综合征,TTP主要包括五联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异常、肾损害和发热.TTP被认为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结缔组织病、感染、肿瘤、药物.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TTP报道鲜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SLE合并TTP报道如下,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安庆市迎江区的社区老年人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统计社区老年人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两者并存人数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并对血脂异常合并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女在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合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以及不同年龄段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Pax-6)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预后,及PAX-6对乳腺癌细胞MB-231和MCF-7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人正常乳腺上皮、乳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分析PAX-6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上皮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在线数据库分析PAX-6在乳腺癌中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分析PAX-6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选取高表达PAX-6基因的乳腺癌MB-231和MCF7细胞进行基因敲除,设定敲除效率高的si-PAX-6(#1)为实验组(P<0.05),si-NC细胞为对照组;Transwell实验分析PAX-6敲除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PAX-6基因对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的机制。结果:与正常乳腺上皮、配对癌旁组织相比,PAX-6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01);在线数据发现PAX-6的表达程度与乳腺癌的预后呈负相关,PAX-6基因表达程度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38);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PAX-6基因在乳腺癌细胞MB231、MCF-7和BT-549中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i-PAX-6(#1)细胞迁移和侵袭明显受到抑制(P<0.001);si-PAX-6(#1)敲除后能下调Vimentin、N-cadherin、MMP2、MMP7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AX-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作为潜在的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进程。  相似文献   
67.
痤疮,又名粉刺,俗称“暗疮”、“酒米”和“青春豆”,中医名肺风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谓:“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系指肺与大肠有湿热。它是毛囊与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多发于多脂的颜面等部,以形成黑头粉刺与出现丘疹、脓胞、结节或囊肿等皮疹为特征。  相似文献   
68.
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肌梗死后或者心肌肥厚心肌组织的电生理学成为当今研究热点.目的:概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移植后的电生理特征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0-01/2010-10文献,检索词分别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rdiac/heart,electrophysiology/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电生理".选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移植后的电生理特征的文章,无论观察对象是人或者动物均纳入检索标准.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收集到208篇相关文献,排除162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纳入4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后,在动物试验模型中和心肌梗死或心肌肥厚的患者中均可有效的改善心功能,为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策略.而移植后所生成的心肌样细胞在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对心脏电生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第一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以此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介入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作为近些年出现的新技术,对一些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心脏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明显缓解了症状,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是,由于心肌再生速度缓慢,对于严重的缺血性心脏病,如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其晚期并发症,传统治疗收效甚微.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给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70.
A 70-year-old male with a cystic tumor indica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ing in the subphrenic part of the liver consulted for surgery. He had undergone a resection of ascending colon carcinoma 1-year before 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 and had no recurrence inspected by CT imaging. Laparotomy showed a well-circumscribed tumor derived from the diaphragm, which made a significant depression in the liver.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tumor was achieved. Pathologic examination led to a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originating from the colon. The incidence of metastatic diaphragm tumors from colon carcinoma is rare. The cause of the metastasis was thought to be the peritoneal stomata of the diaphragm, which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absorb both intraperitoneal fluid and small 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