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无框架神经导航与立体定向开颅术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无框架神经导航手术和立体定向开颅术的各自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自1999年2月至2000年12月间使用ASA-601V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完成的38例导航手术和使用Leksell-G型定向仪完成的67例立体定向开颅手术。结果:导航组:病灶全切34例,近全切3例,行动脉瘤加固术1例。立体定向开颅组:全组病例均完整切除病灶。二组都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无框架神经导航手术和立体定向开颅术,均属于立体定向手术范畴。对于位于颅表或皮层下的病灶(直径≤5cm),适于行立体定向开颅术。而对于脑深部、边界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的病灶和颅底病灶,则适于行无框架神经导航手术。  相似文献   
32.
慢性脊髓刺激治疗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 5年Melzack和Wall提出了疼痛的闸门控制理论。 196 7年Shealy等[1] 首先报道在脊髓背柱(dorsalcolumn ,DC)植入电极 ,利用射频诱发进行脊髓电刺激 (spinalcordstimulation ,SCS)缓解慢性难治性疼痛。 1975年Doo  相似文献   
33.
神经导航系统在脑深部病灶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脑深部病灶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SA—610V神经导航系统对51例脑深部病灶手术治疗,术前采用神经影像导航扫描,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制定手术治疗计划,术中根据手术计划选择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及其周围结构定位准确。51例脑深部病灶.手术全切除42例(82.3%),次全切除3例(5.9%),大部分切除6例(11.8%);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48例(94.1%).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3例(5.9%),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定位脑深部病灶.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4.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或斑痣性错构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神经系统(中枢及外周)肿瘤、皮肤色素斑、血管系统及其他脏器病变[1-3].神经纤维瘤发生于小脑实质内国内外鲜见报道,我科于2009年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使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法分析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研究线索诱导因素导致海洛因成瘾者复吸的神经网络. 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对海洛因成瘾组(n=15,来自安徽省戒毒康复中心)和正常对照组(n=15,来自招募的志愿者)在接受吸毒相关场景视频刺激的同时进行fMRI扫描,然后使用ICA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2组受试者脑区的激活情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洛因成瘾组患者双侧前额叶、左前扣带回、双侧后扣带回、左侧顶叶、左侧颞下回的激活降低;双侧伏核、右侧海马以及部分枕叶的激活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CA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任务相关fMRI数据分析方法,海洛因成瘾者学习记忆和奖赏系统相关脑区功能改变是线索诱发复吸的重要原因,主要涉及左前额叶、左顶叶、前后扣带回、海马、伏核等脑区.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脑裂畸形继发难治性癫的致灶定位以及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脑裂畸形继发难治性癫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多模态神经影像和长程视频脑电图进行解剖与功能定位。在神经导航引导下使用皮质电极描记了解脑裂畸形病灶与癫波的关系,显微镜下将脑裂畸形的致灶切除。其中位于功能区的脑裂畸形,可使用功能MRI(fMRI)导航并辅以小功率皮质热灼。结果随访11例,时间12个月。术后癫发作完全消失9例,好转2例。结论多模态神经影像和长程视频脑电图可以对脑裂畸形继发的难治性癫进行致灶的解剖与功能定位,在保护脑功能的基础上将脑裂畸形的致灶切除是手术关键。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低频振幅技术,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脑活动的神经机制及其意义.方法 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观察海洛因成瘾者的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的改变;对15例海洛因海洛因依赖者和1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数据采集,然后运用低频振幅算法对采集后的静息态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每个被试的低频振幅统计图,最后对两组进行双样本t检验,以P<0.05,t>2.060为阈值显示海洛因依赖者相对于正常人ALFF增高和减弱的区域.结果 海洛因依赖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减弱的脑区分布在右颞叶(45,-30,-21)、左侧海马(-36,-33,-6)、右侧丘脑(24,-12,27)、左侧后扣带回(-15,-54,24)、右侧顶叶及楔前叶(21,-51,36)、右侧顶下小叶(45,-42,63)、右侧额叶背外侧面(21,-48,78);而海洛因依赖组在左侧前额叶(0,39,72)ALF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静息状态下表现出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式,这些异常的活动可能与海洛因依赖的产生、维持及戒断后复吸密切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 of the resting state fMRI in heroin abuser (HD), and discussed its underlying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Methods The resting state fMRI data of 15 heroin abusers and 15 normal volunteers were analyzed by ALFF.The amplitude of the 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he resting state brain was investigated.The brain structures showing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ALFF in TLE patients were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to normal subjects with 2-sample t -test with threshold of P<0.05.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subjects,the regions showing decreased ALFF in HD patients were distributed in right temporal lobe(45, - 30, -21 ) ,left hippocampus( - 36,- 33, - 6), right thalamus ( 24, - 12,27 ), left posterior cingulum gyrus ( - 15, - 54,24 ), right parietal lobe /precuneus ( 21, - 51,36 ), right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 ( 21, - 48,78 ) and dorsal lateral aspect of the right frontal lobe(21, - 48,78) ,while ALLF of left(45, - 42,63 ) lateral frontal cortex(0 ,39,72) in HD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Conclusion HD shows abnormal brain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in resting state, which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maintenance and relapse after withdrawal of heroin abuse.  相似文献   
38.
汪洪源  王明刚  杜晓扬  汪凯  魏祥品 《安徽医学》2010,31(12):1432-1434,F0003
目的为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探索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美观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应用在游离背阔肌皮瓣的基础上,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形状和组织量设计和切取以胸背血管主干、外侧分支及其穿支供血的,保留胸背神经的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缺损的创面共9例,头皮瘢痕癌6例,基底细胞癌1例,鳞状细胞癌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8 cm~20 cm×11 cm,病程3~18个月。切取皮瓣范围15 cm×9 cm~23 cm×12 cm。结果 9例移植肌皮瓣全部成活,8例创面I期愈合,1例II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术后3个月颅内复发,再次切除,其余8例均无复发。修复后不臃肿、平整美观,放疗后均无溃疡。供区愈合后瘢痕隐蔽,供区上肢功能良好。结论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损伤小、组织量切取灵活、血供丰富、修复后形态美观,是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39.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25例面肌痉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25例HFS患者行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MVD,手术时经绒球小叶显露面神经脑干段,仔细找寻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离开面神经,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固定。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3例,小脑后下动脉34例,椎基动脉6例,椎基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共同压迫22例。术后随访4年,全部病例抽搐完全消失,有效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面瘫(0.8%),经针灸、理疗、药物治疗后仍有轻微的面瘫(House-Brackmann评分II级);3例出现迟发性面瘫(2.4%),经针灸、理疗、药物治疗后均完全恢复;1例出现咽部不适(0.8%)。无脑脊液漏及死亡病例。结论MVD是HF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不遗漏责任血管,在血管与脑干间恰当的放置Teflon棉,使责任血管远离面神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ICP)监测治疗重型脑室出血(SIV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SIV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但观察组一侧术中置入带有ICP监护探头的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d、7 d脑室内血肿平均清除率,2 d、7 d患者意识状态(GCS评分),脑室引流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死亡率、3 m/6 m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2 d、7 d脑室血肿平均清除率及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脑室外引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 05);然而,两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 0. 05)。另外,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随访6个月ADL 1~3级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ICP监测治疗SIVH优势明显,可迅速、安全廓清血肿,同时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