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近年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磷脂介质,可以作为一个分子标示物,标示血小板的活化,预警血栓形成[1,2].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进展性脑梗死临床多见,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治疗难点.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过程中,应加强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认识,尽可能早期诊断、预测神经功能恶化以及早期治疗.本研究通过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观测病情演变以及评估预后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眶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颞浅血管解剖学研究的进展,以颞浅动脉为基础的顺流岛状皮瓣及以颞浅动脉为基础的反流轴型岛状皮瓣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和综述,旨在探讨和总结颞浅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眼睑及眶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疗法早期积极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卒中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早期加用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运动再学习方案、穿戴下肢矫形器及减重步行平板车训练、强制性运动疗法使用等综合疗法积极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训练程序治疗。结果:康复训练后,2组在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积极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缺血性脑卒中(CVA)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 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就诊于该院的缺血性CVA 患者200 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 实验组采用远隔缺血后适应疗法12 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实验前后分别采集两组静脉血,对其血清 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HDL)和总胆固醇(TC)]、血小板聚集率(PAR)及缺 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均表现为 血清Hcy、TC、PAR 及IMA 水平较正常值升高,HDL 较正常值下降。治疗后两组血清Hcy、TC、PAR 及 IM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较治疗前下降,HDL 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远隔缺血后适应 疗法能有效降低缺血性CVA 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对其预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成年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Hcy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2 h后同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Hcy(3μmol/L)。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化学定量法检测血浆中Hcy含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Aβ42、β-分泌酶(BACE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共定位;免疫印迹检测Aβ42、BACE1在海马CA1区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均减少,并且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y脑室注射后显著增加Aβ42和BACE1表达,明显加重脑损伤后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结论:Hcy可以导致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海马CA1区Aβ42和BACE1表达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8.
<正>青年缺血性卒中是指45岁以下成人发生的卒中,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在芬兰一个以医院病例为基础的研究中,卒中每年的发病率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青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因分布不同,且不明原因卒中是逐渐下降。然而,在3540岁这个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个人史,合并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患者溶栓结局的关系。结果 143例患者中84例(58.74%)结局良好(结局良好组),结局不良患者59例(41.26%)(结局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饮酒、房颤史、基线收缩压和基线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基线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至溶栓时间[R=4.274(95% CI:2.085,8.169)]、基线NIHSS评分[R=1.459(95%CI:1.238,2.054)]、基线血糖[R=1.794(95% CI:1.317,2.576)]和基线低密度脂蛋白[R=2.246(95% CI:1.872,3.417)]是导致溶栓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基线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溶栓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静脉溶栓的预后。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40例在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行头颅CT或MRI检查者为研究对象,以头颅CT或MRI为标准,符合SCI诊断标准者设为SCI组,CT或MRI示无梗死灶者设为正常组。详细记录入选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体重指数( BMI),同时入选者均测量血压,禁食10 h以上采取肘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S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中SCI组80例,发生率为57.14%;有多发病灶50例,单发病灶30例;脑梗死部位为基底节者55例,其他部位者25例。正常组60例,占42.86%。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BMI、颈动脉斑块、LDL-C、TG、FBG、HbA1c、Hcy与SCI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P<0.01),其中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LDL-C、TG、HbA1c、Hcy是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应对SCI高危人群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进一步形成严重的症状性脑梗死,降低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