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文症状的描述丰富多样,症状的构成元素复杂多变,对症状构成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症状成分、识别症状名称的同义词以及定量分析患者的患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中文症状构成模型,将中文症状看作是一个由原子症状、连词、否定词等16种构成元素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组成的构成序列,并利用条件随机场模型实现对症状构成序列的自动标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中文症状的构成元素,其症状和构成元素两种统计粒度上的标注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0.53%和93.91%。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提供相应风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精神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测定其代谢指标,采用世界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统一标准定义代谢综合征,同时调查包括一般资料、康复方式、药物服用法、吸烟等风险因素,采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长期住院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0.7%,不同抗精神病药品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6,P=0.001),男性、年龄、病程、吸烟、服药方式等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预防和管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有重要意义,针对慢性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危因素(如男性、长期住院、吸烟等),可以通过对其生活方式调整、加大与加强康复等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3.
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单发病灶8例,1例为两个病灶,肿瘤常位于额叶或中线附近的脑白质,位于幕上8例,幕下1例。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对靶血管内膜反应、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1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采取切割球囊治疗,研究组采取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靶血管内膜反应、心功能、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管腔再狭窄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最小腔径、最小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及每搏输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 <0.05)。两组CCQ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老年患者可明显改善靶血管内膜反应,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促进心功能恢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大承气汤对大鼠结肠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疗效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促进实验大鼠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比较各组大鼠清醒后首次排白色钡便时间、钡便排尽时间、大鼠清醒后 36小时内的大便湿重。 72小时后处死大鼠 ,取大鼠血清做胃动素检测。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其余二组首次排便时间、排尽钡便时间均明显延长 (P <0 0 1) ,同时 36小时内的大便湿重明显减少 (P <0 0 1)。 (2 )模型组和治疗组 ,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 ;在排尽钡便时间上二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1) ;在 36小时内的大便湿重方面二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3)在胃动素检测中 ,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承气汤能促进结肠手术后大鼠的肠蠕动 ,表现为在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能进一步加速其运动 ,其作用机理可能并不是通过促进胃动素的释放增加。  相似文献   
46.
从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 et Imai)的液体发酵物中经层析分离得一新倍半萜榆耳三醇(gloeosteretriol),根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数据推定其结构为Ⅰ,并用X-射线晶体衍射进一步确证其结构和立体构型。  相似文献   
47.
48.
<正> 李某某,男,27岁,工人。以反复性咽部痒痛,吞咽困难,受凉后加重半年之主诉要求住院行扁桃体摘除。  相似文献   
49.
从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 et Imai)的液体发酵物中经层析分离得一新倍半萜榆耳三醇(gloeosteretriol),根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数据推定其结构为Ⅰ,并用X-射线晶体衍射进一步确证其结构和立体构型。  相似文献   
50.
升清胶囊对豚鼠胆石病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升清胶囊在分子层面防治胆石病的机制.方法:雌性豚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喂正常饮食作为对照)、模型组(喂低蛋白饮食致石)和中药组(喂低蛋白饮食致石加中药升清胶囊治疗).6周后处死并取材,观察动物成石情况,检测肝组织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ilirubin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B-UGT)mRNA及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 CYP7A1)mRNA表达.结果:各组豚鼠成石比例分别为正常组2/14、模型组为9/11、中药组为4/14,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和中药组豚鼠的肝组织B-UGT mRNA及CYP7A1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中药升清胶囊可能是通过上调肝组织中B-UGT mRNA和CYP7A1 mRNA的表达,干预胆红素和胆固醇代谢,抑制致石性胆汁形成,起到预防胆结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