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垂体TSH细胞腺瘤所致中枢性甲亢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分析少见的7例垂体TSH腺瘤所致中枢性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7岁,平均病程3.1年,平均延误诊断1.5年。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增大和甲亢症状,4例有视野缺损。所有患者均有血浆游离T3、游离T4、T3和T4增高,TSH不被抑制,其中,4例TSH增高,3例TSH正常;3例行TRH试验,2例无反应,1例有反应。7例均行蝶鞍MRI检查,均为垂体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直径2~5cm;对海绵窦均有不同程度的挤压或包绕,2例侵犯蝶窦。均行经口鼻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1例术前外院曾行γ刀治疗,1例行二期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术,3例术后辅以放疗。结果术后病理均为垂体TSH细胞腺瘤。随访3个月至1年,甲状腺功能正常5例,蝶鞍MRI检查未见肿瘤6例。结论垂体TSH细胞腺瘤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密切随访甲状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若发现异常,及时辅以放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男性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手术治疗的男性垂体PRL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6.55岁。血清泌乳素63.5~150000ng/ml,肿瘤最大径4~70mm。本组头痛50例,视力障碍47例,视野缺损41例,性功能障碍59例。根据Knosp分级方法,其中侵袭性腺瘤6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6例,次全切除46例。经手术及综合治疗后,PRL水平降至正常15例(14.71%),明显下降21例(20.59%);性功能障碍恢复正常17例,头痛消失或明显改善38例,视力障碍恢复正常或改善39例,视野缺损恢复正常或改善37例。结论男性PRL腺瘤病人具有年龄高、肿瘤大且多呈侵袭性生长及PRL水平高等特点,单纯手术治疗疗效差,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采用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鞍区原发性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鞍区原发性肉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对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复习。结果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证实2例病人分别为纤维肉瘤和软骨肉瘤,临床特点与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较大。结论鞍区原发性肉瘤十分罕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与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至鞍区、鞍上区的显露范围,及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与其相互位置关系。结合该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内镜在此区域手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选择10例灌注尸头标本,采用显微镜解剖2例,其中冠状位和矢状位切开各1例;另8例标本模拟经鼻蝶窦入路。在内镜和显微镜下扩展显露鞍前及鞍上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研究其相互位置关系。对2例女性鞍结节脑膜瘤病人,采用神经导航经鼻蝶窦入路手术,肿瘤切除过程中和切除后分别应用成角内镜观察肿瘤周围结构及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以脂肪、人工硬膜及明胶海绵重建鞍底。结果内镜下在颅前窝向外侧显露的主要限制是两侧的眶内侧壁和视神经管;选择三个平面测量向侧方的显露范围,分别为筛骨鸡冠后缘平面(19.1±2.65)mm,鞍结节前方10mm的蝶骨平台平面(23.2±2.35)mm,两侧视神经管内口平面(13.1±2.18)mm。内镜下可清晰显示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等颅内结构。2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均达到肿瘤全切除,视力部分改善,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再次经原入路手术修补后痊愈。结论采用单纯内镜或内镜辅助的经鼻蝶窦入路可更直接达到鞍前及鞍上区病变,避免了经过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及对脑组织的牵拉。颅底骨质磨除位置和范围以及颅底的修补和重建是采用该入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扩大经蝶窦入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显微镜及内镜下的解剖特点。方法在10具动静脉灌注染料的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在显微镜及内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走行特点,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垂体的关系,测量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在不同水平的距离。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为5段,有3个动脉分支,其在蝶窦外侧壁上形成颈内动脉隆突,与视神经隆突形成视神经-颈动脉凹陷,是内镜手术中确定中线的标志。颈内动脉前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11.94±1.90)mm(9.02~14.86mm),后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平均距离为(7.96±2.07)mm(5.64~11.58mm)。结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中最重要的解剖结构。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可清晰显示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的组织结构,是处理由鞍内侵犯海绵窦内侧壁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发生机制的临床病理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核心过程是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此过程包含了染色体、端粒、DNA倍体、S期细胞比例、DNA片段多态性等的变化;变异的基因转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酶和(或)相应受体,如拓扑异构酶Ⅱ、Ki-67、Galectin-3、生长抑素受体、P27等,使垂体表型及细胞外基质发生了改变。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为:垂体瘤细胞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分裂相),腺瘤内血窦生长丰富,起源细胞具有分泌特性,部分腺瘤细胞贴壁信赖性丧失而出现侵袭性行为,及腺瘤细胞大量增殖等临床病理学特点。本文就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贾秀杰  马文斌 《医学综述》2001,7(5):317-318
介入治疗属于放射学的范畴 ,主要是利用放射诊断学的器械技术、方法 ,利用多种导管技术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介入放射学 (IVR)这一术语是 1976年Wallace首先应用[1 ] ,早在 196 7年Margulis曾使用介入诊断放射学Interven tionalDiagnosticRadiology一词 ,1978年出版了专门杂志 ,真正发展只有二十几年历史。随着放射影像学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先进的数字减影技术 (DSA)广泛应用 ,优良导管及栓塞材料使介入治疗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已广泛应用于身体各个系统和多种疾病。故可以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垂体腺瘤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9例,泌乳素(PRL)腺瘤9例,生长激素(GH)腺瘤5例,无功能腺瘤5例,促甲状腺素(TSH)腺瘤1例;微腺瘤15例,大腺瘤11例,巨大腺瘤3例.比较MRI、18F-FDGPET检查结果及手术所见,并测量垂体腺瘤的标准摄取值(SUV),分析SUV与垂体腺瘤类型、大小、激素水平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8F-FDGPET显像中,垂体腺瘤表现为均匀的放射性摄取增高,与MRI和外科手术中发现的肿瘤位置相一致.在垂体大腺瘤和巨大腺瘤中,MRI和18F-FDG PET的检出率均为100%,而对15例垂体微腺瘤,MRI检出11例(73.3%),18F-FDG PET检出12例(80%),两者结合共检出14例(93.3%).SUV与垂体腺瘤大小、激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垂体腺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有关.结论18F-FDG PET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垂体腺瘤,与MRI结合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阳性发现率.肿瘤侵犯周围结构者,其FDG摄取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的干扰。方法:对RF强阳性血清用胶乳凝集法半定量实验测定RF浓度后,用0 .9%的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不同RF浓度的系列,再用反向间接血凝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同时做HBs Ag测定。结果:6份标本分别稀释成不同的RF浓度系列后,用EL ISA检测HBs Ag全部为阴性。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 Ag结果不定:当RF浓度≤2 5 0 IU/ ml时,全部为阴性;当RF浓度达30 0 IU / ml时有2份标本在V型血凝板第一孔底沉积的红细胞圆点周围不光滑;RF达35 0 IU / ml时,有4个标本出现阳性,阳性率为6 6 .6 % ;当RF达4 0 0 IU/ ml及以上时,有5个标本出现阳性,阳性率为83.3%。结论:高浓度的RF因子对HBs Ag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有明显干扰,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 Ag时,中和实验坚决不能省略。在条件允许时最好用EL ISA,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Rathke囊肿(附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Rathke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内分泌检查、手术疗效及病理结果 ,探讨其特点和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1例Rathke囊肿的病例资料.结果 Rathke囊肿女性多发(男:女=1∶1.5).临床表现以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障碍为主.蝶鞍X线检查扩大者3例,其余正常.MRI检查T1WI可为高、低、等信号,T2WI 71.2%为高信号,部分病例增强后囊壁强化.术后33例头痛症状、25例视力视野障碍、6例内分泌障碍症状缓解.术后垂体功能低下者2例,一过性尿崩症8例,电解质紊乱7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Rathke囊肿术前诊断困难.但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症状性囊肿应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