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11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微创固定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且随访达2年以上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5~64岁,平均36岁;交通事故伤23例,重物压伤6例,高处坠落伤10例。髋臼骨折6例,股骨颈骨折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8例,耻骨联合分离及耻骨支骨折1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拔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中共植入空心螺钉89枚,其中髋臼8枚,股骨颈18枚,骶髂关节33枚,耻骨联合及耻骨支30枚。每枚螺钉植入时间11~38 min,平均20 min;术中出血10~50 m L,平均20 m L。术后骨盆X线片及三维CT示骨折均获良好复位,螺钉无错误植入。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血管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33个月,平均29.6个月。患者于术后6~12周,平均8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地步行、单足站立、下蹲等功能恢复良好,均回归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无需输血、无需使用抗生素、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颈椎手术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颈椎组(行颈前路手术)、腰椎组(行腰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胆囊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各2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于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检测患者血清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比较各组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3组患者血清T3、FT3水平从术前开始下降,于术后8h时出现平台期,然后继续下降,术后24h到达最低水平再逐渐恢复;其中颈椎组较其他两组下降程度更明显,恢复也更为缓慢。T4、FT4水平从术前24h开始逐渐上升,颈椎组在术后2h到达峰值,腰椎组和胆囊组在术后4~8h到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其中颈椎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在术后12h降至基础水平,之后缓慢上升,于术后14d时接近正常水平。3组患者TSH水平均先升高,在术后2h到达峰值,然后再下降至低于基础水平,于术后24h后逐渐恢复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rT3水平总体呈轻度增高,但无明显规律。结论颈椎手术患者术后T3、T4水平明显降低,与腰椎手术和胆囊切除术患者相比存在差异,可能与甲状腺的X射线照射及机械性压迫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体会与疗效。方法对20例有手术指征的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LPHP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0例手术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20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按照NEER标准,优1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LPHP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术后早期的康复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短期内小鼠肠道功能的变化。方法将105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30)、假手术组(B组,n=30)和模型组(C组,n=45)。A组不作处理,B组仅暴露脊髓,不夹持。C组采用动脉瘤夹夹持T10处脊髓,复制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2 h、24 h、48 h测定小鼠回肠肌电慢波及平滑肌收缩力,并做回肠HE染色。结果脊髓损伤后12 h、24h、48 h,C组小鼠肌电频率和振幅低于A组和B组(P0.05),收缩力振幅低于A组和B组(P0.05),但24 h、48 h后收缩力频率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各时间点肠黏膜评分均较A组和B组高(P0.05)。结论小鼠脊髓损伤后早期,肠道平滑肌肌电活动减弱,收缩力减小,肠黏膜轻度损伤。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其疗效。方法选择84例行人工THR治疗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龄32~89岁,平均年龄60.7岁。行人工THR。术后进行近期康复情况随访,应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法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疗效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单侧及双侧人工THR后疗效差异。结果 84例病例均获访,平均随访时间12~18个月。其中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随访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9.81±8.73提高到术后的79.05±5.13。病因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的随访患者VAS由术前6.42±0.89降低到术后1.28±0.50。行同期双侧人工THR治疗的随访患者与行单侧THR治疗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同期双侧THR后早期活动有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功能。同期双侧THR治疗对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近期预后疗效可靠,不会因一期遭受双侧同时手术,受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创伤大等因素影响近期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36.
目的:调查南昌地区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方法:收集及调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南昌地区因肇事肇祸原因登记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30例肇事肇祸病例中,男性224例,女性106例。有江西省户籍284例,外省户籍46例。(2)肇事肇祸与有无看护、患者性别、精神症状和婚姻状况因素相关。(3)社会综合性干预效果明显。结论:(1)加强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是控制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的关键。(2)需要政府加强重视及投入。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研究阿仑膦酸钠和洛发他汀预防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A组:30只,阿仑膦酸钠干预;B组:30只,洛伐他汀干预;C组:30只,阿仑膦酸钠+洛伐他汀干预;D组:30只,生理盐水干预,干预2周后连续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4周.注射结束后12周处死大鼠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测和Micro-CT检测研究骨小梁微观结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计算骨小梁空骨陷窝率得出A、B、C和D组大鼠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33.3%、40.0%、23.3%和56.7%.同时四组的Mirco-CT结果显示A、B、C组的骨小梁平均数目及平均厚度显著高于D组,骨小梁平均间距显著低于D组(P<0.01);且C组的骨小梁平均数目及平均厚度显著高于A、B组,骨小梁平均间距显著低于A、B组(P<0.05),A、B两组结果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和洛伐他汀可以增加大鼠股骨头骨小梁的密度,从而对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具有一定作用,且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者不同样本病毒检出率差异,为手足口病检测样本的选择和疫情控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一步法RT-PCR扩增对55例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咽拭、肛拭、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 PCR-荧光探针核酸检测。结果本组患者咽拭样本阳性37例(67.3%),肛拭样本阳性34例(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P>0.05);血液样本阳性13例(23.6%),尿液样本阳性9例(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05);血液、尿液样本阳性率同咽拭样本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2.0和26.0,P均<0.005);肛拭、咽拭均阳性的33例样本中有9例肛拭样本的循环阈值(CT)小于咽拭,占24.2%(9/33)。结论为获得病原学依据,应对咽拭阴性的患者可进行肛拭样本检测。在疫情防控中,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液、尿液可能造成的感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腹水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内科病房收治的11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存在感染症状分为感染组60例与未感染组5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15)、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肝硬化腹水感染的联系。结果感染组患者IL-6、IL-8、IL-10、IL-15、IFN-γ、TNF-α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652.26±50.26)ng/mL、(122.49±24.98)ng/mL、(38.25±9.56)ng/mL、(6.78±0.89)ng/mL、(23.92±6.88)ng/mL、(3.87±0.84)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轻、中、重度腹水患者IL-6、IL-8、IL-10、IL-15、IFN-γ、TNF-α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有密切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IFN-γ、TNF-α等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与肝硬化腹水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将IL-6、IL-8、IL-10、IL-15、IFN-γ、TNF-α等指标作为预测肝硬化腹水感染发生的可靠指标,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骨关节炎应用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方案治疗(对照组,n=15)与采用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方案治疗(观察组,n=15)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手术操作用时、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并发症率高于对照组(P0.05),假体周围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同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术前需对手术适应证严格选择,以确保手术质量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