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患者女,29岁,因"孕38周,胎膜早破"于2007年8月10日3:00入院.孕期体检无明显异常.入院时患者无头痛头晕.无视物不清.查体:血压130/80 mm Hg,双下肢轻度浮肿.骨盆正常,胎位LOA.给予催产素引产.于当日12:15宫口近开全时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持续约1 min自行缓解.监测血压收缩压160~230mm Hg,舒张压110mmHg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根据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设计了覆盖rpoB、katG,inhA基因突变区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作膜芯片,检测临床样品中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突变情况,以此判断耐药结果。结果在305例临床病例中,共检出阳性病例125例,其中阳性敏感病例64例,阳性突变病例61例,阳性率为40.98%,在125例阳性样品中,共发现有8种突变类型,其中10例531L,占7.94%,19例315M,占阳性样品中总数的15.08%。结论PCR与膜芯片杂交技术可临床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并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非整联蛋白(DC—SIGN)及其同源物(DC-SIGNR)外显子4遗传多态性在中国裔丙型肝炎患者中是否存在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300例丙型肝炎患者和520名健康人的DC-SIGN和DC-SIGNR外显子4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结果DC—SIGN外显子4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R外显子4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5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SIGN外显子4遗传多态性与HCV感染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9/5基因型DC-SIGNR外显子4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频率较高,可能与HCV感染的易感性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包括病人、药品、器械及介入室内的准备。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抢救护治措施,备齐特殊的抢救药品及器械。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采取描施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100%闭塞32例,95%闭塞2例,90%以下闭塞1例;30例恢复良好,2例发生轻度肢体功能障碍。1例严重偏瘫,2例死亡。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必备条件。这一方法可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C-SIGN和DC-SIGNR外显子4在中国结核患者中是否存在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227例结核患者和520例健康人群的DC-SIGN和DC-SIGNR外显子4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和测序分析。结果 DC-SIGN外显子4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R外显子4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也无计学意义(P〉0.05);但6/6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结核患者和健康人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IGN外显子4遗传多态性与结核感染易感性无明显相关;6/6基因型DC-SIGNR外显子4在结核患者中的分布频率较高,可能与结核感染的易感性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防范医疗风险是卫生管理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但鉴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诊疗领域的拓展,有必要引入风险医疗的概念,使医患双方在克服疾病、战胜自然的努力中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并可以避免因诊疗效果不佳导致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EB病毒载量,探讨EB病毒在肝癌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以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正常对照组、乙肝组、丙肝组及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EB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并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化学发光检测肝癌组患者EB表达水平为1.99,均显著高于乙肝(1.25,u=5.129,P<0.05)、丙肝(1.31,u =4.497,P<0.05)、正常组(0.03,u=10.927,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癌组患者的EB表达水平为1.89,高于乙肝(1.26,u=5.295,P<0.05)、丙肝(1.32,u=4.983,P<0.05)及正常组(0.04,u=11.39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癌患者术前EB表达水平(化学发光:1.87;实时荧光定量PCR:1.85)明显高于术后(化学发光:0.03,u=12.873,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0.04,u =11.9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用于检测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血压、就诊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病因分型、病变血管部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核心梗死及低灌注体积、术前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时间指标(包括发病至就诊时间、门诊至静脉溶栓给药时间、给药至动脉穿刺时间、门诊至动脉穿刺时间、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方法、取栓次数等,临床资料包括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术中末次造影血管mTICI分级(mTICI分级≥2b级定义为良好再通)、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24 h...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三维结构配型的标准,总结出主要的可允许错配和免疫原性错配等位基因。我们采用分子模拟技术模拟了HLA分子的三维结构。用计算机软件比较模拟结构间的差异大小,结果表明,HLA分子模拟结构间的差异不同,在大量统计分析基础上可以认为,HLA-A和-B分子整体相对均方差(relative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单位nm)大于0.04nm为差异显,小于0.02nm为差异不显;DRB1位点间RMSD大于0.02nm为差异显,小于0.01nm为差异不显,据此进一步总结了主要的可允许错配和免疫原性错配等位基因情况。本研究提示,HLA三维结构配型是移植配型领域的新观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g-like receptor,KIR)及其配体分子相合与否对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效果的影响。分析了74例KIR基因及其配体分子HLA-Cw的分布频率和特点,同时比较KIR分子配体缺失与否对单倍相合骨髓移植患者总体生存、无病生存、GVHD发生以及复发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9个KIR基因表型中2DL1、2DL4和3DL2-3在所有个体100%分布,其他高频率分布的还有3DP1(98.6%)、2DP1(98.6%)、3DL1(97.3%)、2DL3(97.3%);抑制型基因分布频次是活化型的1.37倍;所有单倍体都含有2DL1、KIR3DL2、3DL3和2DL4,其中每个单倍体中均含有2DL2和/或2DL3。HLA-C14个等位基因中Cw7分布频率最高为37.8%;KIR2DL2/2DL3识别配体Group2(HLA-Cw1,3,7,8,13,14)组占43.2%。32例单倍相合骨髓移植中KIR基因错配发生比例为43.8%,其中9/14例为2DL不相合、5/14为2DL2或3DL1不相合;46对单倍相合骨髓移植中HLA-Cw全相合者29例,不相合者14例,HLA-Cw发生完全错配比例为30.4%,全相合比例为63.4%。14例KIR基因不相合和13例KIR基因相合移植病例中,KIR基因相合组生存率高于KIR基因不相合者(p=0.032);17例KIR分子配体HLA-Cw不相合移植患者的DFS明显高于24例相合者(p=0.024)。按供受者KIR配体是缺失的GVHD矢量组生存率高于非GVHD矢量组(p=0.015)。急性重症GVHD发生与活化型KIR2DS1/2DS2有关,2DS1/2DS2不相合组高发急性重症GVHD同时复发减低,而2DS1/2DS2相合组低GVHD但是复发增多。14例KIR配体不相合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1例复发死亡,而12例KIR配体相合组患者有4例复发死亡。结论: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的主要特点就是HLA不全相合,KIR基因表型不一致性及其配体缺失也是其主要免疫学特征,供者型KIR配体的缺失与移植效果有密切关系,在单倍相合移植中分析KIR基因及其配体对于供者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