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偏瘫病人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们通过分析步行障碍的原因,探讨开始步行的条件,尽早采取应用步行训练项目,实施步行前训练项目、独立步行训练项目及应用步行训练项目.采取急性期患肢功能位及被动运动,步行前站立位平衡训练,适时进行坐椅动作训练,单腿站立动作训练,斜面步行训练,上下台阶动作训练,交叉迈步训练,上下阶梯动作训练,开关门动作,入厕,上下交通工具动作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使更多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22.
对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表现的结核性脑膜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7岁。因反复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5 d入院。查体:BP 100/60 mm Hg,神志清楚,言语清晰,烦躁不安,见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对答切题,智力正常。颅神经征阴性。颈软,双肺呼吸音稍减弱,无明显啰音,心腹无异常征。左侧肢体肌张力、肌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张力稍减低,肌力Ⅴ-级。腱反射(++),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23.
1病情摘要 患者,女性,55岁,因“反复双下肢麻痛9月,伴双手麻木1月”入院.查体:血压130/76mmHg,神志清楚,言语清晰,自动体位,查体合作,步行入科.颅神经征阴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氨酚羟考酮)和对照组(单用氨酚羟考酮),均治疗7 d。治疗前后进行疼痛情况(NRS评分)、精神情绪状态(SDS、SAS评分)评价。结果两组疼痛NR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对照组SDS、SAS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组SDS、SAS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紧张型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超早期脑梗死(ACI)应用尿激酶(UK)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ASI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UK静滴共3 d,对照组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同时使用脱水、扩管、清除自由基。治疗前、治疗后1、7、14、21、90d比较两组CSS及日常活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UK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6.
1995~ 2 0 0 1年来 ,我院开展“CT定位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治疗重症脑出血临床研究” ,对 16例小儿颅内出血行锥颅穿刺血肿腔置管引流 ,尿激酶、麻黄素盐水冲洗治疗后 ,除 1例术前已有脑疝 ,术后 1天死亡外 ,余均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及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5 6天~ 13岁 ,脑出血 4例 ,脑室出血 3例 ,其中 1例为 2次脑室出血 ,硬脑膜下出血 3例 ,硬脑膜外出血 3例 ,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为18~ 76ml ,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 5h ,最长 1个月 ,术前瞳孔不等大 5例 ,CT示中线移位 8例 ,术前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检查结果,并与同期非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结果56例均于发病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病因以心源性为多见,预后较对照组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8.
对以低钾麻痹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女,19岁。因反复四肢乏力1 a余,再发1 d入院。2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就诊当地医院,查血钾低,诊断低钾麻痹,口服氯化钾溶液补钾后症状好转,此后症状易反复发,口服氯化钾后症状可缓解。曾查甲状腺功能5项及甲状腺彩超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神经功能及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收治的老年CI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NGF、GSH-Px及T-A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AK2、P-JAK2及P-STAT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老年CI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该方案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及提高脑保护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30.
徒手锥颅抽吸引流治疗脑出血57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徒手锥颅抽吸引流治疗脑出血的疗效与经验。方法统计我院1994年10月~2001年底徒手锥颅抽吸引流的脑出血576例,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术后存活率为82.29%,62.87%的存活者出院时ADL可恢复至Ⅰ~Ⅲ级,生活自理或半自理。结论手术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1~3d,其次是7~24h。徒手锥颅抽吸引流治疗脑出血疗效明显,简便经济,适合有CT的基层医院开展。但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诱发再出血,并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