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腮腺囊性病变包括肿瘤性囊性病变和非肿瘤性囊性病变,非肿瘤性囊性病变包括囊肿和炎症性囊性病变,由于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原则不同,对其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就显得极其重要。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变化、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对3.0 T MR的RESOLVE DWI和小视野ZOOMit DWI技术在鼻咽部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在医院行3.0 T MR鼻咽部扫描的40例患者。同时扫描ZOOMit DWI和RESOLVE DWI两种不同扩散成像序列扫描,并对这两种扩散加权成像进行定量分析和主观评分。  结果  两种不同扩散成像序列图像清晰度、伪影和失真的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ZOOMit DWI序列的清晰度最好,失真和伪影最少。两种不同扩散加权序列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b=50 s/mm2)无明显差异。ZOOMitDWI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b=800、1000 s/mm2)优于RESOLVE DWI。  结论  与RESOLVE DWI相比,ZOOMit DWI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更好,适合作为鼻咽部MRI扩散成像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全身骨显像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890例行全身骨显像检查的骨转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包括检查前健康教育、检查后心理护理及指导.结果 890例肿瘤患者中,阳性227例,阴性663例.通过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恐惧、害怕的心理.结论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骨转移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提高检出率,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及由于检查所引起的不适.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提高医学影像检索的准确性,在PACS系统建立基于语义的医学图像检索系统。方法首先针对医学图像特征纹理丰富、灰度分辨率高的特点,结合灰度特征和纹理特征,提取出图像的混合特征;然后通过潜在主题框架将图像混合特征和高级语义相联系,实现潜在主题框架下的图像表示和检索方法。结果本系统方便医生查阅相关病例的医学图像,可有效地获取到相似的病例进行借鉴,掌握最新医疗信息。结论本系统具有实用性、可行性、扩展性,能不断提高广州市番禺区医学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病变部位、数目、形态、大小、生长方式、平扫密度及强化程度、黏膜及浆膜情况、是否有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结果本组23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胃底14例、胃体9例。病灶形态、大小不一致为20~157 mm;圆形12例,椭圆形8例,不规则形3例。内生型9例,外生型10例,腔内外型3例,壁内型1例。CT平扫病灶呈均匀稍低密度或等密度16例,不均匀等低混杂密度7例,其中伴有坏死3例,钙化4例;实质部分CT值平均36Hu。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6例,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不均匀轻度强化1例;23例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实性部分均呈延迟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63、86、95 Hu。黏膜完整14例,黏膜中断、溃疡形成9例;所有病例浆膜完整。无一例伴胃周淋巴结肿大及肝脏转移。术后3~24个月多层螺旋CT复查无一例复发或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胃间质瘤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动态增强结合三维重建对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超选择性插管人犬空肠动脉分支后用聚乙烯醇(polybvinyl alcohol particles,PVA)颗粒栓塞,观察肠壁缺血坏死程度和范围,探讨其安全性。方法44只犬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2只):空肠动脉二级分支水平远端栓塞;B组(22只):空肠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水平栓塞。分别注入大小为150-250μm(A1组6只,B1组6只)、355~500μm(A2组8只,B2组8只)和710—1000μm(A3组8只,B3组8只)PVA颗粒。少量、缓慢、间断推注PVA,血流停滞时即停止。术后3、7、14d,处死犬取出空肠行大体及病理学观察。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为95.5%。PVA颗粒量为5.10mg。注入150~250μm、355~500μm、710~1000μmPVA颗粒肠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81.8%(9/11)、40.0%(6/15)、25.0%(4/1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发生肠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1.9%(13/21)、28.6%(6/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同一栓塞水平下,PVA颗粒越小则越易发生肠坏死。最佳的栓塞水平在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水平,PVA颗粒大小应选择710~1000μm。  相似文献   
77.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诊断,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DSA对其进行介入诊断,并选出符合介入治疗的64例进行支架成形手术治疗,观察DSA诊断结果,分析介入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患有脑血管和头颈部大血管病变76例,病变血管84支。64例行支架成形术患者均成功放置支架,成功率达到100%,血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张,8例出现心率变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DSA介入诊断,可为介入治疗提高评估依据。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有效介入治疗手段,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8.
陈汉威 《现代医院》2008,8(5):42-43
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观察、收集、分析314例肺心病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314例肺心病患者并发肾功能衰竭32例,占10.2%。结论肺心病并发肾功能衰竭为肺心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广泛、大剂量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抗生素为其首要诱因,60岁以上肺心病患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概率较高,并以夜尿增多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微创PCNL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复杂性肾结石行微创PCNL患者80例分2组:实验组40例,常规术前检查外,加作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检查;对照组40例,术前只进行常规检查。对比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5±30)min、(100±30)min,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0%、82.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5%;结论 CT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联合成像技术能较好显示结石与肾集合系统及肾动脉的解剖关系,对缩短复杂性肾结石微创手术时间、提高清除率和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穿刺活检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分别于靶向治疗前后行CT、MRI检查。根据WHO标准评价其疗效,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评价中的效果。结果以CT检查结果评价疗效:62例患者中达到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8例,病情稳定(SD)31例,病情进展(PD)9例,总有效率(PR+CR)为35.5%,疾病控制率(PR+CR+SD)为85.5%;MRI检查结果示达到CR3例、PR21例、SD26例、PD12例,总有效率(PR+CR)为38.7%,疾病控制率(PR+CR+SD)为80.7%。两种评价方法比较,总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可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评价,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