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anglioside antibody,AGA)水平的60例GBS患者,根据抗甲状腺抗体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以及AGA比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GBS患者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和 GM2抗体水平人明显升高,并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异常 (OR=5.184,95%CI:1.377~19.518,P=0.015)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升高(OR=1.266,95%CI:1.009~1.588, P=0.030),是导致抗GM1抗体阳性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47.9 U/mL,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 77 .8%。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20.0 U/mL,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 73 .3%。结论:合并抗甲状腺抗体异常的GBS患者更易出现抗GM1抗体阳性,这可能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GBS患者预后更差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ACD)小鼠产生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介素(IL)-4的影响,探讨抗组胺药治疗ACD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ACD小鼠产生IFN-γ、TNF-α和IL-4的水平及3种药物分别对它们的作用。结果:ACD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及脾淋巴细胞产生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咪唑斯汀对血清及细胞培养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有显著或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仅对部分细胞因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咪唑斯汀对ACD小鼠产生的3种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强于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它们对ACD小鼠3种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探讨献血者在不同采血护理模式下的献血不良反应及满意度,以便采用更好的护理模式服务于献血者。方法 随机挑选江苏省血液中心社会文化、生产生活、地理环境条件相近的2个献血点各300名献血者,一个作为对照组,另一个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并对2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和献血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男女构成比为153∶147,平均年龄(30.92±2.56)岁;观察组中男女构成比为151∶149,平均年龄(31.28±2.45)岁。对照组发生献血不良反应17例,发生率为5.67%;观察组发生献血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献血满意度为78.67%,观察组献血满意度为96.33%,对照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2组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偿献血过程中不同的护理模式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献血者的满意度影响较大,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更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用于治疗"胁肋疼痛、寒热往来",后经辨证加减在临床上对多种疾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今选穆爱林教授临床上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咳嗽、泌尿道感染、失眠医案三则,通过论述肝与肺、肾、心的脏腑经络关系,结合辨证论治,拟为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及运用中医药诊治疾病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病期血液中单核细胞CD14、TLR4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指标在癌症发生发展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病理诊断的癌症患者的血液学CD14、TLR4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稳定、进展组间CD14、TLR4表达的差异性(其中52例稳定、34例进展),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因素年龄、性别及CD14、TLR4中能够预测疾病病情的因素。结果年龄和性别因素在稳定组和进展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表达水平进展组低于稳定组(P〈0.05),TLR4进展组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TLR4对病情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进展期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水平降低,提示进展期机体免疫功能可能低下;进展期TLR4的表达增高,且TLR4与疾病病情的关系密切,TLR4增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7.
108.
郭颖惠  陈妍  肖莹 《吉林医学》2008,29(22):2085-2086
在医院消毒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范或标准中明确规定,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后再进行灭菌。任何残留在医疗器械上的有机物都会阻碍消毒灭菌因子的穿透,从而影响灭菌质量。因此,清洗为医疗器械灭菌起到了清除障碍的作用,是医疗器械灭菌前处理的必要过程,更是确保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的器械清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给器械灭菌工作带来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9.
磷酸肌酸是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心、脑、肾、视网膜、精细胞和神经末梢等高耗能细胞中.在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既是能量最直接的供给物,又是能量在细胞内转移的载体。磷酸肌酸于1927年被发现,但对它生理功能的了解却花了约50年时间。在多年的深入研究后,人们才了解到这一药物的许多生理功能:首先它是高耗能细胞胞内ATP浓度恒定的“缓冲剂”。高耗能细胞是指肌肉、心肌、脑、视网膜、肾和精子等器官或细胞。这些器官或细胞的共同特点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ATP,所耗ATP的补充要靠胞内的磷酸肌酸来转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郑州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为采取有效阻断措施,降低母婴垂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2017年来我院就诊的25036例孕产妇,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五项和梅毒抗体(抗-TP)检测,抗-TP阳性者加做TPPA和RPR滴度实验,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036例孕产妇HBsAg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3.24%和0.58%。2013年-2017年度比较,HBsAg阳性率和抗-T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7年度比较,只有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乙肝阳性率在30岁~34岁组出现高峰,而梅毒阳性率在40岁~48岁组出现高峰。结论郑州孕产妇HBV感染率呈逐年递增;抗-TP阳性率基本趋势是逐年递减。强化孕前及孕早期传染病检测,减少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