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糖正常阶段颈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方法: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6周复制IR模型。透射电镜观察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应用钳夹法评价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酶联免疫方法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游离脂肪酸(FFA)。结果:IR大鼠颈动脉电镜下可见部分内皮细胞和内皮下结构的病理性改变。IR大鼠实验结束时FBG及PBG2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大鼠血浆FINS、TG、TC、FF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降低(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论:高脂膳食诱发的IR大鼠在血糖正常阶段已存在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的病理性改变,高胰岛素血症和脂代谢紊乱在内皮损害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研究其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并探讨与AD病理进程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双侧海马分别注射Aβ1-42,分别于术后1天、7天、14天、21天在Y迷宫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术后14天、21天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和术前明显减退(P<0.05)。术后模型组大鼠海马HSP70表达逐渐减少,术后7天(mRNA:0.34±0.05;蛋白:0.29±0.03)、14天(mRNA:0.32±0.06;蛋白:0.23±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21天,模型组HSP70表达减少最为明显(mRNA:0.29±0.04;蛋白:0.11±0.03)(P<0.01)。结论:大鼠海马注射Aβ1-42导致HSP70表达减少,HSP70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3例,设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n=70)和严重脓毒血症组(n=53)。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血浆mt-DNA水平,观察线粒体DNA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发病机制及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线粒体D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线粒体DNA水平,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血栓发生率为13.21%高于脓毒血症组的4.28%(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线粒体DNA水平升高,且与血栓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本院)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研究所ICU收治的82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美罗培南治疗,在两组疗程结束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41例的治疗有效率97.6%大于对照组的78.0%(P<0.05).观察组的症状(咳嗽、发热、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MMEF、MMV、FEV1/FVC)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效果显著,可加速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分别在6小时早期复苏内、6小时早期复苏后实施高通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变化,评价HVHF治疗时机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21例,根据HVHF治疗时机分为两组。A组(8例):在6小时内给予早期复苏治疗,同时联用HVHF。B组(13例):在6小时内给予早期复苏治疗,于6小时后再联用HVH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0、24、48、72 h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 A组患者在HVHF治疗24、48、72 h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优于B组患者,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HVHF治疗可以降低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及SOFA评分,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动脉硬化病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改变,探讨其在颈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颈动脉硬化病人和同年龄组正常人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在培养板内,培养7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Ⅰ(FITC-UEA-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细胞。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测定EPCs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4 ,CD64 和vWF ,测定EPCs向内皮分化能力。结果颈动脉硬化病人外周血EPCs增殖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硬化组EPCs早期标志物CD14 和CD64 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而内皮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标志物vWF 显著降低(P<0.05)。结论动脉硬化组较正常组外周血EPCs增殖能力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能力明显减退,血管的再内皮化的过程受损,促进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念珠菌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相关因素,探讨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ICU 31例经血培养确诊念珠菌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临床资料,根据28天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第1、2、3、5和7天血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乳酸、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16例,生存组15例;血培养结果以非白色念珠菌居多(71%)、白色念珠菌占29%;两组患者第1天APACHEⅡ评分和第1天血降钙素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高于生存组[(27.63±5.14)vs.(22.60±5.88),P=0.017];生存组第1天血降钙素原[(2.74±2.32)ng/m L]较死亡组[(1.45±1.01)ng/mL]高(P=0.045);两组血降钙素原水平均随时间而变化(P<0.05)且两组变化趋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曲线显示生存组第3天血降钙素原到达高峰[(4.27±5.19)ng/mL]、其后逐渐下降,而死亡组呈逐渐上升趋势(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1天血降钙素原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比值比=0.272(95%可信区间0.084~0.883,P=0.030)和比值比=1.349(95%可信区间1.052~1.731,P=0.018)。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乳酸和SOFA评分在各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念珠菌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应早期选用覆盖非白色念珠菌的药物;血降钙素原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值是影响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相关指标的动态观察评估临床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循环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及对 PKB /eNOS /NO 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实验共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 LY294002组,乌司他丁+ L NAME组分别进行体外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检测;PKB、eNOS 蛋白检测;NO 浓度检测。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较急性肺损伤组体外成血管数目增加, PKB、eNOS蛋白表达上升,NO 浓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通过 PKB /eNOS /NO 通路,提高循环内皮祖细胞成血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