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区50岁以上的汉族及维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疆维、汉两民族8284人,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为55.40%.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50.11%.其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维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腹围正常者(P<0.05).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区50岁以上的汉族及维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疆维、汉两民族8284人,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为55.40%.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50.11%.其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维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腹围正常者(P<0.05).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区50岁以上的汉族及维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疆维、汉两民族8284人,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为55.40%.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50.11%.其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维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腹围正常者(P<0.05).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新疆维、汉两民族代谢综合征(MS)的现患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新疆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市区,年龄≥50岁的维、汉族人群进行MS的现患状况调查,调查共计8 284人,其中维吾尔族4 688人,汉族3 596人.调查采用面对面现场调查及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所有被调查者均进行详细问卷和全身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腹围、血压等,同时采取外周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测.最后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制定的标准诊断MS.结果 新疆地区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MS的标化患病率为40.81%,其中汉族为41.06%,维吾尔族为40.56%,两民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维、汉两民族MS组成成分的比较中,维吾尔族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标化患病率高于汉族(均P<0.05),而汉族高血糖、高血压标化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均P <0.05).维族女性MS的标化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男性(P<0.05).汉族男性MS的标化患病率高于维族男性(P<0.05).维族女性MS的标化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P<0.05).在≥50岁人群中,维、汉两民族MS的粗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均P<0.05).结论 新疆≥50岁维、汉两民族MS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其患病率的性别及人口分布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327例,同期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6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683,P=0.011)、体质指数(OR=2.987,P<0.001)、吸烟(OR=2.307,P<0.002)、高血压(OR=4.554,P<0.001)、高血脂症(OR=2.772,P<0.001)、糖尿病(OR=2.204,P=0.007)、冠心病(OR=3.717,P<0.013)与维吾尔族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相关。结论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是维吾尔族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维)族和汉族人群中心性肥胖现患状况、分布特点及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者之间患病率的比较.方法 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随机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区50岁以上的汉族及维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疆维、汉两民族8284人,中心性肥胖的粗患病率为55.40%.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化,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为50.11%.其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维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于腹围正常者(P<0.05).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心性肥胖的标化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及民族间差异,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者.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利用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这种新型支架材料及纤维蛋白胶,体外构建可塑形及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化软骨。方法:制备绵羊关节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并与体外扩增的异体关节软骨细胞及纤维蛋白胶混合,塑成圆柱形,体外培养。结果: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及纤维蛋白胶与异体软骨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软骨细胞生长和分泌功能良好,塑成的复合物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结论:塑成的圆柱形软骨细胞-异体软骨微粒脱细胞基质-纤维蛋白胶复合物可于体外形成软骨样组织,可进一步应用于体内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68.
改良的肱骨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下2/3骨折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Alzheimer病(A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新疆地区维汉两民族≥50岁常住人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可疑痴呆的初筛,MMSE分值低于划界分者再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一步检查,最后根据美国精神病、语言交流障碍与卒中研究所-AD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标准诊断出很可能AD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按病例组年龄段以1:2比例随机选出对照者,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8284人受检,发现很可能AD患者303例,患病率3.66%;完成调查的236例归入AD组,对照组47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族别、文化程度、痴呆家族史、Donw's综合征病史、高血压病史、三酰甘油、体质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与AD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性别、职业、脑外伤史、饮酒史、吸烟史、头围、糖代谢紊乱、血清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与AD之间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脑外伤、糖代谢异常及血清T-ch升高增加AD的发病风险(OR分别为2.326、3.089、1.717、1.663,P<0.005~0.001),头围大则减少AD的发病风险(P<0.05).结论 女性、脑外伤、糖代谢异常及血清T-ch升高是AD的危险因素,头围大是A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2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脑动脉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243例缺血性脑卒中180例(74.07%)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82例(45.46%),后循环52例(28.89%),前后循环均有46例(25.56%)。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8例(26.67%),颅外动脉86例(47.78%),颅内、外动脉均有46例(25.56%)。180例中共发现狭窄血管356支,单支血管病变82例,多支血管病变98例。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颅内血管狭窄以椎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为多。结论脑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地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其程度,为临床提供了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