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我院对3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进行了外科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前部颅底及脑深部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对25例前部颅底及脑深部肿瘤行锁孔开颅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其中部分使用内窥镜及术时超声辅助技术。结果:20例实体瘤中17例全(或等体积)切除,3例次全切除,其余5例囊实性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致残及相关并发症。结论:锁孔手术是治疗前部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恰当选择适应证尤其重要,神经内镜及术时超声的应用可帮助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112例重症小脑出血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脑出血的诊断水平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2例外科治疗的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1例获得救治,11例死亡,死亡率为9.82%。结论对CT影像学存在“后颅窝紧缩”特征的小脑出血患者进行外科治疗,能及时解除小脑出血造成的脑室系统梗阻及对脑干的压迫,有效地恢复脑脊液循环通道,并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 6水平的变化,对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调查总结。方法:将ICU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未合并肺部感染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 6水平的变化,取深部痰液进行病原菌配药及药敏试验。结果:在入院第3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 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占62.50%,尤其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占23.75%;革兰阳性菌占27.50%;真菌8株,占10.00%;革兰阴性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较敏感,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等药物耐药率>8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高,对其他常见的抗菌药物存在普遍耐药。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 6水平均增高明显,可作为早期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标;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且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颅鼻沟通瘤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大型颅鼻沟通瘤患者在扩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内镜经前颅窝颅骨缺损或经鼻切除肿瘤的颅外部分,其中7例经鼻行肿瘤切除,并重建颅底。结果:所有肿瘤均全切除,无手术死亡和新增神经功能缺损、脑膜脑膨出、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颅鼻沟通瘤创伤小,对深部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及视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经翼点锁孔外侧裂人路超早期显微手术的5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复查头部CT提示:血肿清除>90%者51例,其余5例血肿清除<80%.术后存活50例,死亡6例.术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进行疗效判定:恢复良好15例,中残16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2例;期间死亡1例.结论 经翼点锁孔外侧裂入路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比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尽早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打破出血后血细胞分解、脑组织水肿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颅内病变及其临床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脑脓肿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置管引流治疗脑脓肿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8例。结果 8例脑脓肿患者,经CT复查显示颅内脓液均抽净,脓肿腔闭合;随访5个月,治愈7例(87.5%),另有1例(12.5%)再行开颅手术,无死亡病例。1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2例(11.1%),死亡1例(5.6%),1例出血状况较轻微,经保守治疗好转。其余16例患者,住院14~30d,出院时经CT复查显示颅内血肿均基本清除。结论 立体定向技术在治疗脑脓肿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定位准确,疗效明显,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容易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